永昌县:“五小”产业迈出大步子 拓宽致富路
东寨镇红光新村是永昌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94户贫困户入住,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在实现搬得出、稳得住目标后,能致富、可发展成了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重点工作。
“我将100只鸡入股到村上的养鸡场,年底有分红。因为以前养过鸡,就被聘为饲养员,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一年收入能增加2万多元。”红光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守和说。
为了加快推进村民脱贫致富步伐,东寨镇红光新村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发展,借助"五小"产业政策东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新修建养殖小区,让贫困户"持鸡入股",按股分红,积极引导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通过养殖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如今集中养殖场有22户贫困户"持鸡入股",共养殖肉鸡3150只,有效保障了贫困户的分红收益。
近年来,永昌县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以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扶贫体系,按照“项目到户、扶持到人,一村多样、一户一项目”的要求,扶持了一批有意愿、带动性强的“五小”产业户,切实增强群众致富信心,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全社会扶持发展“五小”产业的良好氛围。
当土瓦工、四处奔波、因病致贫,这是六坝镇南庄村八社丁鹏年早年的生活。2014年脱贫后,丁鹏年顺应国家政策,享受了一米墙300元的补贴,一门心思种起了大棚。“五小”产业的政策又给他带来了一场发展的春风。
辣椒棚里,一排排辣椒苗整齐划一,长势喜人。丁鹏年随手摘了几根又长又粗的辣椒介绍起来:“这个品种是华美105,刚长了两天就能这么好,现在辣椒我基本不用打理……”从品相介绍到口感以及销售,丁鹏年满脸的笑容透露着自信和喜悦。
从一窍不通到温棚里的土专家,丁鹏年通过蔬菜种植培训班、咨询专家、网上自学,一般的病虫害已经难不倒他,还能帮周围的村民解决些疑难杂症。
“附近村上的,谁有问题就跟我喧一喧,而且我观察得比较细致,他们看不出来的,我一看就能看出来。现在,辣椒上的问题,我完全能掌握,摸透了。”这是丁鹏年6年来,不断学习、摸索、研究,积累得来的自信。六年来,丁鹏年用勤劳的双手依托各项惠民扶贫政策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因病致贫的农民塑造成一个懂技术、爱学习、肯动脑的新型农民。
为更好扶持多种类型、适度规模的特色种养业及“五小”产业发展,永昌县采取政策引导、金融支持、财政奖补等措施,对养殖小家禽40只以上的,每只扶持50元,最多不超过10000元;对发展小手工年收益达到2000元以上的,每户扶持资金2000元;对发展小作坊年加工经营收益达3000元以上,每户扶持资金2000元;对发展小买卖方面,年经营收益达到3000元以上的,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进行扶持。2020年,全县共验收符合“五小”产业补助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547户,给予奖补资金共238.91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切实增加了产业收入,拓宽了产业发展致富路。(永昌县融媒体中心梁兴鑫、张珊、鲁娜琳供稿)
相关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