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映红乡村振兴路
头寨子镇位于会宁县西北部,是会宁县苹果优生区。近年来,头寨子镇按照县委、县政府“1+N”产业增收模式,坚持把林果产业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之路。
在苹果产业发展中,头寨子镇在“提质”上做文章。采用优良品种,实施高接换优,加大低产低效果园改造力度,提高单产和品质,推动果园管理由传统型向规范型、科技型转变,由大田型向单株单果型转变。
在“增效”上深发力。围绕林果产业的关键技术和环节,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统一组织种植大户到静宁、泾川等地参观学习,邀请天水、静宁等地林果业专家举办培训班,通过开展实用、有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做到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每年培训技术骨干100人次以上、果农500人次以上。截止2020年初,全镇所有果农基本掌握林果生产的关键技术,走产业升级、特色发展之路。
在“促收”上下功夫。该镇把扶持苹果产业发展作为促进易地搬迁、农户增收的核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全县苹果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精神,引导120户易地搬迁户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苹果种植,并免费提供优质3年生大苗木,实现当年栽植、次年挂果、三年丰产,切实解决苹果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2020年底,易地搬迁贫困户每户发展苹果种植5亩以上,稳定实现果业收入2万元以上。
在“链条”上再延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到户为目标,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围绕生产、包装、加工、贮存、运输各个环节,与习农农林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建立果品分级、包装生产等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提高果品商品化处理程度,彻底改变果品滞销的问题。积极配合甘富果业有限公司和会宁县关川苹果协会申报“会宁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增加果品附加值,提高“会宁苹果”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规模”上抓覆盖。头寨子镇通过川区苹果种植的带动,让农户充分认识到“一亩园胜过十亩田”,引导农户主动发展苹果产业。除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苹果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外。积极对接甘富果业有限公司,引导农户到基地从事园地平整、施肥、栽种、浇水等工作,实现就近就业,增加劳务收入。
甘肃甘富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集苹果种植、加工、销售、新品种苗木培育为一体的科技型龙头企业,该公司头寨片区经理席总虎说:“我们片区种植苹果2400多亩,到大量用工季节每天用工达400-600人,6辆公交车来回拉人,会宁县几乎所有乡镇都有来我公司打工的人,每年的劳务费支出400万元,主要工作是修剪,疏花果,采摘等。这里还作为一个培训基地,输出技术。以前农村的妇女照顾家里出不去门没有收入,现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也是一份收入。牛家河村农户董阔高兴地说:“我家老人孩子都需要照顾,以前没办法,抽空出去打工,零星挣点生活费。我从2014年开始在甘富果业公司管理园子,每年收入达6万多元,又能照顾家,生活很顺心。”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头寨子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公司带动、协会推动”的原则发展苹果产业。截止目前,全镇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挂果1.5万亩。现有从事果业生产的农户达2000余户,占全镇农户的32%,从业人员8900余人,占全镇人口的28%。
头寨子镇已发展成为关川河流域苹果产业基地。苹果树逐渐成为改善当地人居环境的“生态树”、带动农民致富的“摇钱树”、发展当地经济的“常青树”。
相关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