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简介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繁體阅读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县域产业首页   >   县域产业   >   绿色农业

    会宁: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县域经济  作者:田野  魏永刚   李伟  发布时间:2022-07-05

      七月,收获的季节。

      走进会宁大地,低垂的谷穗高唱着丰收的乐章,茁壮的中药材书写着增收的希望,粉红的苹果洋溢着丰收的笑脸……会师圣地,粮满山川,果疏飘香,羊肥牛壮,处处呈现着农业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走进新庄塬,200只驼鸟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游人致敬,道塬“蛋蛋家”土鸡蛋走俏市场。

      走进韩家集镇袁家坪村李生毅的蔬菜大棚,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从原来的务农够吃饭到现在住上新房,有了存款,李生毅一家的生活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与务农相比,蔬菜大棚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年四季都能挣钱。李生毅说。

      走进中川镇,日光温室熠熠生辉,西红柿订单销售供不应求,70岁中川村姚祖玉老汉指着挂满枝头的“圣女果”开怀大笑,激动地唱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幸福满满。

      在加快“一带五色,多彩会宁”的新征程上,会宁县瞄准发展新坐标,聚力谱写“五篇文章”,奋力走好“出彩之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在新时代的夏天里通往直前、笃行不怠,为续写会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擂动战鼓。

      合作社引领增活力

      在这里打工,既能照顾家里,还能挣钱补贴家用,一举两得,我很满足。在合作社干活的陈金娥说。

      陈金娥所在的合作社,是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发展中通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模式,为当地群众免费提供种子,将合作社、种植大户与经济能人有效对接,建立经营主体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吸纳就业、能人引领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增收。“我们这边老百姓种的杂粮多,品质好,但是销路一直不畅,所以我们就和老百姓签了订收购单,把杂粮收购回来加工后再出售,效益很好。”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华说。为了让合作社为产业培育“保驾护航”。今年以来,会宁县把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代种代养、订单生产等方式,大力实施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营,为特色产业培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拓展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合作社种植大棚1200座,种的是西瓜、辣椒、西红柿、莲花菜、散花等,今年的西瓜的行情比较好,早熟西瓜一棚要收入4000多元。”位于郭城驿镇的会宁县五有绿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秦启权说。

      “在合作社一天能挣100元,农闲时就在这里打工,一年除过种养殖,光打工就能挣两万元。”扳起手指头,村民高鼎算起了收入账。目前,会宁县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6家,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793家、种养殖家庭农场达681家,基本形成了以肉牛、肉羊、蔬菜为主,特色种养殖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订单农业拓销路

      订单农业优势凸显,帮助群众稳定销路。

      眼下正是白草塬镇蔬菜大棚基地采摘辣椒的季节,二百户村的一千多座大棚辣椒迎来丰收第一季,并且刚上市就接到了许多订单。

      “今年种了二百棚的辣椒,长势比较好,最近这一段时间辣椒价格偏中高,市场销售量也相当好。”大棚承包户何杰说:“现在种植大棚,都是订单农业,大家只管种好就行,不用为销路问题而犯愁。”

      在促进特色产业培育、群众增收方面,会宁县将“订单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积极与省内外大型农业企业进行联合合作,鼓励企业、合作社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种植,为广大农户建立成熟的销售渠道。

      “我们的辣椒主要发往河北和深圳,跟大型物流公司、冷链公司合作,通过他们把我们的蔬菜销往全国各地。”甘肃会基华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种植总工程师郑富文说。

      虽然这是甘肃会基华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会宁南峪川万亩蔬菜产业园投产种植的第一年,但眼前日光温室里,一株株鲜翠欲滴,长势喜人的辣椒苗让该公司种植总工程师郑富文很是满意。

      “装一车有三百多件,一万多斤货,一直合作都很愉快,蔬菜质量也很好,很畅销、很受欢迎。”来自山东的客商苏玉芹说。

      当一件件打包好的精选蔬菜,被搬运到货车上统一销往全国各大市场,会宁县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产业发展鼓“钱袋”

      特色产业结硕果,田间地头采收忙。

      在村民张世丰的籽用葫芦种植田里,个大、匀称的籽用西葫芦掩映在绿油油的藤蔓下,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这种籽葫芦亩产在700至800 斤,一亩地就能收1100至1200 元,好多人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 30至40亩。”张世丰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会宁县立足乡村实际,盯牢肉牛、肉羊和蔬菜三大增收产业,延伸小杂粮、中药材、亚麻、瓜类等特色产业链,努力构建乡村振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以产业增效带动乡村提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产业基础。

      “现在我一共养着20头牛 ,去年出栏5头,总共收入10万多元 ,现在我准备扩大规模养到40头以上。”谈起养殖的致富经,新添堡回族乡河屲村村民李雪峰的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展露出来。

      无独有偶。新塬镇老庄村村民伏志刚也是乘着会宁产业发展的东风,吃上“产业饭”,阔步走上“小康路”的人。“这两年我看到别人都在养牛,也向政府申请了5万元贷款,引进了5头安格斯肉牛,现在养牛的技术越来越好了,今后我会把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相信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的。”憧憬未来,伏志刚信心满满。

      产业兴,则农民富。新庄镇只是会宁县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按照“定时定量抓产业,强力推进全覆盖”的总攻要求,会宁县盯紧抓牢基础产业、特色产业和增收产业,压茬整村推进增收产业覆盖达标。截至目前,会宁县立足资源禀赋,以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抓手,构建以“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七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优质农产品。2022年,推广种植全膜玉米91万亩、黑膜马铃薯90.1万亩,种植瓜菜20万亩、中药材5.8万亩、杂粮杂豆23.5万亩(含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万亩)、胡麻等油料作物14万亩、苹果面积稳定在6万亩。目前,引进肉牛0.12万头,肉牛存栏达到13.6万头;引进肉羊1.2万只,肉羊存栏达到115.4万只。

      崛起一个产业,惠泽一方百姓。

      产业强力支撑,乡村振兴底气十足。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会宁正沿着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开启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征程。放眼会师大地,一条条水泥村道贯穿乡间,一座座新村绿化美化,一幢幢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一个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落地生根……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画卷,正在会宁这片红色沃土上尽显生机和魅力!( 田野 魏永刚 李伟 )

    相关推荐

    “小果子”成就致富“大路子”---白银市文冠果产业发展纪实

    ......

    渭滨区石鼓片区: “一带三区”发展布局 为产业融合赋能加力

    ......

    戈壁滩上一片红 ——甘肃景泰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剪影

    ......

    站内导航






    Copyright@2018 县域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30932号-3  合作热线:010-88923963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opyright @ 2018 Zgxyjj.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0932号-3 合作热线:010-88923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