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千阳:苹果成了农民增收的金果子
春已悄至,乍暖还寒。3月27日,在陕西省千阳县张家塬镇苹果地头,一颗颗矮砧苹果树苗在微风中摆动,长势喜人。
近年来,千阳县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兴村的首位工程,抢抓陕西省产业战略机遇,坚持“品种引领、模式支撑,稳存提质、融合发展”思路,以解放思想年为抓手,抓住现代产业牛鼻子,走出了一条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发展之路。全县发展矮砧苹果13万亩、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生产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先后荣获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苹果现代化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全国果园机械化示范基地和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等荣誉。
千阳县农业局同志介绍,南寨镇千塬村村民魏小杰家10亩果园,近3年来年均收入超过25万元。
抓住品牌这个核心 实施良种繁育工程
以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引进国内外优质苹果品种110多个,买断“瑞香红、秦脆、福丽、福久红”生产经营权,国内新品种种子全国首次开展太空育种实验,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实施繁育推广一体化工程,实现矮砧苹果品种最全最优在千阳。加力推进品质提升,以绿色、有机为方向,加快推动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澳洲青苹等7个品种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海升、华圣、乾亨等苹果示范园通过有机认证,海升、华圣1.1万亩苹果示范园通过欧盟良好农业(GAP)认证,魔笛品种亮相北京人民大会堂,米奇拉苹果作为9.3阅兵国礼赠品,千阳苹果两次飞太空供货空间站,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现场会在千阳召开。全方位塑造苹果品牌,加快推进“千阳苹果”国家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积极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清谷田园”品牌荣获“2015年中国果品百强品牌”,千阳苹果成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22年度受市场欢迎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连续四年举办中国好苹果大赛,世界苹果大会等十多个中省现场会在千阳召开,“千阳红苹果中国好品果”得到广泛认可。
抓住技术这个关键 以标准化填补空白
成立苹果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和宝鸡市苹果研究院,突破组培繁育“卡脖子”技术,填补了国内早花早果、高产优质技术空白。探索形成的“政府支持引导、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田间大学培训、产业融合发展”、“千阳标准”全国推广,苹果产业栽培模式案例入选全省苹果产业链建设12个典型案例,海升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矮化自根砧作务技术示范基地。五项矮化苹果自根砧栽培技术规程通过省级颁布,力争成为国标。以规范化刷新行业纪录,探索形成了“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体、轻简作务”的苹果技术规范,塑造了省水60%、省肥70%、省土地80%、省人工90%,高产,优果率90%“四省一高一优”新优势,创造了“当年见花、次年挂果、三年丰产”的现代苹果生产新纪录,苹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典型案例全国推广,苗木、技术、管理等方面达到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以有机化推进全国有位,积极开展农业“双减”行动,实施年产20万吨有机肥加工项目3个,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整县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环评认证。
抓住增收这个根本 用龙头企业作示范
引进海升、华圣等果业龙头企业12家,与农户技术共享、设施共用、信息互通,带动建成标准化示范园26个、万亩大镇4个,实现生产机械化、作务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营销专业化。合作组织强带动,培育苹果专业合作组织79个、苹果家庭农场42人、种植大户265户,解决了大产业与小果园、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苹果师傅树品牌,组建千阳苹果“田间大学”,坚持定向培养、科学评定、精准管理,推动果农转技工、技工变骨干、骨干成专家,培养苹果师傅221名、职业果农560人,赴全国各地开展技术服务1000多人次,人均月收入超6000元以上。“田间大学”成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
抓住融合这个方向 坚持推进延链补链
一产往前延,坚持“国外引种、本土繁育、出口海外”的思路,年产苗木3000万株,占全国市场72%、全球市场20%,远销全国15个省50多个地区,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二产两头连,建成亚洲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分拣线和5万吨果品气调库,“清谷田园”果汁、果胶、果冻畅销国内外,引进5家果用物资生产企业,加快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千阳红苹果物流园项目,实现产销加一体发展、储运服配套协同。三产走高端,建成千湖林海休闲园、海升苹果示范园、妙耕农业生态园、宝丰苹果采摘园等四大园区,海升苹果主题公园和千湖林海·石鼓娃娃农场开园迎宾,南寨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苹果特色小镇,入选省级苹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千阳荣获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 ( 秦思平 )
相关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