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把群众的利益记心间——记会宁县中川镇梁堡村村党支部书记董锦春
发布时间: 2018-05-28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青梅 周小红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会宁县中川镇梁堡村村支书确实下了一番功夫,“要致富,先改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学习是发展和改变的前提。”董锦春他牢记作为基层支部书记的使命,常想一人富不算富的理儿。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刻认识到要发展村级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加强党建促发展和基层组织的经济职能,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近年来,梁堡村在支部两委的带领下,建成了一支能干事、会干事的村集体班子队伍,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基层组织机制改革,主要着力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推进“两学一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切实将村级经济发展与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突出基层组织在乡村经济决策部署中的前置作用,充分发挥了村两委在“激活发展潜力、丰富发展载体”中的核心作用。
发挥党员的带领作用。“农村农业发展,农民首先要改变观念,认可村两委的发展规划。党员发挥带领作用,群众齐心使劲,才能脱贫致富。”会宁县中川镇梁堡村村支书董锦春对于农村的发展有着这样的认识。
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董锦春作为基层的一名党员,他认为就必须从自身出发,不断强化党性,提高素质,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始终牢记大家发展才是农村发展的根本。村两委致力于提高党员的政治意识和经济意识,培养其改革意识和发展意识。强化“三会一课”,把党员教育的着重点放在“四个意识”上,党性教育上,提升党员农业技能发展上、使得村干部和党员在梁堡村的发展中发挥了其“领头羊”的作用。将党性修养教育和提升农业技能学习放在同等地位,始终坚持村两委中心组先学习带头学,进行了一系列农业技能培训,不断强化基层党员的自身建设和引领作用,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基层组织的舵手作用,带动群众的积极性。
董锦春经过反复的实地调查和专家考察讨论确定了蔬菜种植。最初大部分老百姓对于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和种植蔬菜持质疑态度。董锦春就组织村干部和党员逐户进行宣传解释发展模式和蔬菜种植的前景。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固守老祖宗的发展理念并非能够拔出穷根,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才是发展增收的关键。让群众在思想上认可,行动上参与。梁堡村成功举办了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涌现出了12名蔬菜种植技术骨干,他们奔走于田间地头,为梁堡村的蔬菜种植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发挥农村产业优势。“我们的蔬菜大棚收入非常可观,蔬菜种植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梁堡村村支书董锦春说,上世纪80年代这里主要以种植小麦、谷类为主,亩产收入也就百元;随着全膜种植技术的推广,种植大棚蔬菜每亩收入超过了1万元,自家的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田”。
“梳理好村两委与合作社、群众的关系,是合作社+农户在基层发展的关键”这是梁堡村村支书对当前发展模式的总结。村两委与合作社、群众三者分别处于政治领导和落实执行的中心地位,唯有三者和谐、统一、密切的合作,才能使全村经济得到稳健的发展。他认为寻求合作社+农户模式的长远发展就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明确村两委的带领地位,在产业发展中村两委要有所作为,平衡困难群体和其农户的利益均衡发展。二是合作社建立经营管理层面的制度,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和部署,提高对接农户的技术指导、后期服务和资金运营等,合作社盈利才有保障。三是村两委、合作社和群众互相支持、互相尊重。村两委要正确处理与二者的关系,支持合作社经营依法行使职权,为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提供技术、资金及其它服务的保证。四是村两委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新情况、新动态作为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地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保障。五是村两委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群众优势、组织优势,提升服务能力,维护贫困户的经济利益,保障老弱病残的生活,把贫困户、困难群众和致脱贫户联合起来,抱团发展,真正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梁堡村村支书董锦春始终牢记使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也探索出了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就要有村集体经济的支持和产业链的支撑,梁堡村以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的闲置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也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带领作用。村两委着重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土地流转,技术指导等问题,才确保了梁堡村发展的顺畅。
现在,在董锦春的带领下,中川镇梁堡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中,梁堡村突出政治引领、堡垒引领、人才引领、服务引领、组织引领、信息引领,将落脚点放在培育富民产业、加快脱贫攻坚上。村两委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发挥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牢牢树立依托党建开展工作,带领群众发展富民产业的理念。(中川镇 周小红)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