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人大加大监督力度关注民生问题
发布时间: 2018-10-09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尚毅冰 陈新晓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近年来,河南省内乡县人大常委会切实关注民生问题,将监督民生民利作为监督的重要事项,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实效,倾力织就民生“安全网”。
聚焦扶贫攻坚,把好“脱贫关”。脱贫攻坚,是党心所系,民心所向。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细落准落实,内乡县人大常委会靠实责任、主动作为,较好地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一是聚焦短板,精准发力。围绕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精选监督项、精找监督点,每年有重点地安排一至两项监督议题,并要求各乡镇人大每年也要安排听取乡镇政府涉及脱贫攻坚的相关工作情况的汇报,综合运用听取审议工作报告、组织代表视察调研等方式,为脱贫攻坚工作问诊把脉,形成审议意见,督促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整改落实。二是代表引领,合力攻坚。出台了《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的实施方案》,引导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当好领航员、弹好协奏曲、释放正能量。如,省、市人大代表秦英林创建了“5+”扶贫模式,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加入“聚爱合作社”,使每户每年获得3200元的分红,并把80万平方米猪舍屋顶无偿提供给县政府光伏扶贫项目,确保所有贫困户每年能从中获得3000元的收益;县人大代表张家明将切纸加工车间建到贫困村,让农村的闲散人员在家门口就业;一些乡镇代表也主动利用创办的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为贫困群众传授致富技术、提供就业岗位,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拼劲诠释着人大代表的责任与荣耀,形成了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三是结对连心,倾情帮扶。县人大常委会每位领导联系帮扶一个贫困村、每一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常委会机关向对口联系的乍曲镇乍曲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按照走访到位、摸底到位、措施到位的要求,精准掌握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并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规划、解决实际困难、培育支柱产业、广辟增收渠道。同时从办公经费中安排资金,用于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走访慰问贫困户,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坚定脱贫致富信心。
紧盯食品安全,把好“入口关”。吃得安全、吃的放心,是民心所盼、民生所依。为拧紧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阀”,内乡县人大常委会针对食品安全监督环节多、难点多、衔接点多、监督部门协调难的特点,自2017年换届以来,每年确定一个重点调研课题,通过深入食品生产企业、加工作坊以及流通领域和销售网点视察,召开座谈会、走访经营业户和消费者等形式,先后对乳制品、食品添加剂安全监管和餐饮业现状等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督促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整改落实。今年国庆节前夕,县人大常委会又对《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先后深入到农贸市场、超市、个体餐馆,中小学校食堂,采取听汇报、实地走访等方式,重点就食品生产、流通、餐饮3个环节的具体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围绕原料进货渠道、销售记录、生产车间环境卫生等方面,对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仔细检查。期间,共抽查职能部门的执法文书26卷,实地察看监测点15个,抽查六大类24种农产品和食品,检查摊点、营业流通网点31个,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县政府制定整改措施堵塞漏洞,筑牢生产、流通和餐桌三道防线。在人大的持续监督下,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按照各自职责,通力协作,有效防止了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关注环境保护,把好“生态关”。让天空更蓝、空气更新、环境更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监督职能,综合采取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县乡联动组织代表视察调查等方式先后对县政府关于节能减排、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并配合上级人大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等执法检查,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此,今年4月份,在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期间,常委会在听取审议环保工作情况时,与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结合此前的视察情况,对全县环保工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给县政府及相关责任单位强烈震动。县政府以壮士断腕决心加大整治力度,一方面完善了城区公厕及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建设,在县城西南部建设了中水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并启动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规划建设;另一方面采取部门联动,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期间共开展综合执法行动30余次,检查重点企业100多家,对47家企业采取断电措施进行停产整治,关停“十五小土”企业10家,纠正违法行为300余起。同时由城管、交通等部门联合实施交通扬尘和城市施工扬尘治理工程,有效遏制了道路和交通扬尘的无序排放。为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南水北调汇水区的保护,县政府对禁养区内的所有养殖场全部予以关闭搬迁。为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县环保部门加强12369环境投诉热线受理,开通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做到有投必接、有案必查,有效地改善了环境质量,呵护了百姓身心健康。(尚毅冰 陈新晓)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