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八里湾乡 智志双扶促脱贫

发布时间: 2018-11-12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蒲亚龙 武小飞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八里湾乡受地理、环境、交通等因素制约,水源不足、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生产生活资源匮乏、贫困面大成为了会宁县八里湾乡芦坪村的历史现状,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山区贫困村落。因缺乏增收渠道,芦坪村每年有超过一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吃饭靠种地、收入靠打工”一直是当地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生活环境的长期影响,大部分贫困户不愿脱贫、不敢脱贫、不能脱贫、不会脱贫等内生动力不足的现象十分突出。

贫困,“贫”在产业,“困”在发展。八里湾乡站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高位谋划,精准发力,创新模式,完善机制,引导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探索出了一条全面、精准、可持续的脱贫之路。

突出规划引领,确保强领“先机”。为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八里湾乡党委、政府抢抓会宁县委、县政府产业达标全覆盖的决策部署和全县脱贫攻坚肉牛产业现场会议的政策机遇,靠山吃山,依靠山地绿色环保、牧草丰富的区位优势,紧盯机遇,迎难而上,提出了“定位高端、打造品牌、达标覆盖、整村示范”的发展思路,适时把脱贫支柱产业定位到高端肉牛养殖上,大力发展安格斯良种肉牛养殖,通过“三变”改革激活力,倾力打造“会宁安格斯肉牛养殖示范村”,走出了一条“三变”+肉牛养殖的发展新路,加快了富民强村和脱贫攻坚步伐。

 

转观念,找路径,聚集资金变股金。在产业思路确定之初,八里湾乡党委、政府提前谋划、抢抓机遇,积极衔接县农牧部门组织芦坪村养牛大户、村两委成员先后前往陕西秦宝、中川金玲等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参观考察,通过现场观摩、听取讲解、交流经验等方式,让陈旧养殖观念与新兴市场理念不断碰撞,使贫困群众更加直观了解安格斯良品肉牛的品种优势和市场潜力,切实增加群众对安格斯肉牛的知晓度和认可率。通过邀请外来技术人员实地调研,组织本乡精干力量全面推广,进一步明确了当地安格斯肉牛养殖的可行性,增强了群众发展安格斯肉牛产业的信心决心。经过乡党委、政府的积极申请,该乡最终被确定为2018年整乡实施安格斯肉牛引种的乡镇之一,芦坪村成为会宁县首个引进安格斯肉牛养殖的村庄,为全乡产业发展和“三变”改革赢得先机。

“安格斯肉牛生长发育快、分娩难产率低、环境适应性强、出肉率高、市场前景好,政府还给一头4000元的政策补助,8000元的产业贷款,群众只要自筹4000元就能拉来一头母牛,养够5头以上还能享受连续三年的2500元产业补助,现在真的是养牛的好时候啊!”芦坪村养牛户南兆军参观后感慨道。

兴实体,强措施,“三变”改革促脱贫。芦坪村肉牛产业从始至终都严格紧扣“三变”改革推动发展。一是“资源变资产”,以村两委为主导,深入挖掘村集体资源,整合芦坪村李咀社集体土地、草地、荒地20亩,流转后以资本形式入股,用于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脱贫产业园,以园区建设强化带动示范效应,以政策扶持鼓励家庭牧场发展,促进全村安格斯肉牛养殖产业壮大。二是“资金变股金”,统筹村级党群创业互助资金、村集体经济资金,注册成立村级养殖合作社,以合作社发展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确保贫困户脱贫,村集体增收。三是“农民变股东”,为切实解决缺乏劳动力的产业空白户、政策兜底户等贫困户产业发展困难的问题,采取“村集体集中养殖,贫困户入股分红”的运营模式,动员贫困户向合作社认购代养5头安格斯肉牛,整合会宁县财政到户扶贫政府补助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用于引进安格斯肉牛。按照“贫困户重点倾斜、村集体适度灵活、合作社保本微利”的分红原则,每年每户贫困户可获得分红8000元,年人均收入可增加2000元以上,确保产业全覆盖,全民保脱贫。

“是党的政策好啊”,何永军激动的说“我在牛场养了5头牛,每年最少能分红8000元,日子过的好了,离我的脱贫目标也越来越近了”。说这话的时候,芦坪村贫困户何永军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

芦坪村党支部书记冯希虎说“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越来越好,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把握机会,抢抓机遇,把产业做到每一家每一户,确保户户有产业,户户能致富”。

 “三变”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源、资金、农民分散这一阻碍农村发展的顽症。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八里湾乡结合资源条件和农村发展实际,以农业产业化扶贫为重点,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确保群众稳定脱贫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产业带动扶贫开发、以产业巩固扶贫成效的扶贫道路。经过多半年的不断发展,芦坪村脱贫产业园已发展到180头安格斯肉牛养殖规模,年内还将继续扩建,明年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到300头,可直接解决60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困难,通过芦坪村的示范带动,八里湾全乡安格斯肉牛养殖贫困户已达到35,饲养规模近2000头,为全乡1200多人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蒲亚龙 武小飞)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