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显真情 一心只为老百姓
发布时间: 2018-11-13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青梅 田怀江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他从事教务工作期间参加过名师研修,参加过全国小学数学研讨,申报过国家影视资源教育研究课题,29岁破格评定小学高级教师,他就是时任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妇联办公室主任冯春华。2015年5月他主动请缨到贫困村任瓦石坪村第一书记,2017年5月届满转岗为驻村工作组成员,并任区妇联工会主席。2018年5月他因组织和群众迫切需要,再次前往永进乡瓦石坪村担任第一书记。
不计得与失,担当显价值
他始终牢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强信念,主动担当组织重托,情系贫困群众期盼,把一腔激情倾注在为民服务的事业上。他转行调进区妇联因受编制政策的规定,就算是拼命努力工作到退休都只能拿最低工资标准。不少人都认为,身体都有不大不小的毛病了,本来就辛苦圆满地干完了两年的第一书记工作,扶贫工作搞得再好也还是不能“提拔和晋升工资”的,居然还那么辛苦的去搞容易被追责的扶贫工作,硬是“傻”得不一般。他却嫣然一笑说:“我是共产党员嗒,我不去谁去”,就这样他再次踏上了第二次担任第一书记的旅程。
他心胸开阔,在工作和生活中从不因个人得失,放弃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与追求。他在“亭子小学、达川区妇联、永进瓦石坪村”三个不同工作的岗位上获得表彰和荣誉30余次。特别是在2015年、2016年第一书记年度考核为优秀,2017年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十佳”驻村干部,2016年他“融入感情、了解实情、做好事情”的“三情”工作法得到四川省杨副省长、四川省脱贫攻坚督导组第一组组长致公党四川省委办公室主任杨成的肯定性批示和达川区政府向建平区长通报性表扬。
第一书记冯春华被达川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十佳”驻村干部
帮扶转观念,强基又固本
达川区永进乡瓦石坪村地处达川区西部,距城区70公里,地势偏远,基础设施薄弱,是典型的贫困村。2015年,他积极响应决战脱贫攻坚号召,他主动请缨联系帮扶瓦石坪村,与贫困户一块苦、一块干、一块战,用引领先锋模范之志在瓦石坪村的沟沟坎坎留下了妇联人第一书记的坚定身影。2016年,他带领瓦石坪村顺利通过省、市脱贫攻坚考核验收,整村脱贫摘帽。省脱贫攻坚蹲点督导组第一组组长、致公党四川省委办公室主任杨成对区妇联的帮扶工作作出批示:“达川区妇联的‘五帮’措施和第一书记“三情工作法”深刻领会了精准扶贫的核心,抓住了帮扶的牛鼻子,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把精准扶贫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教育引导村社党员干部和群众认清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肩负的重要职责,为更好的服务于精准扶贫,他带头并要求村支两委党员干部一定要知农事,懂农业,努力把自己变成农业方面的专家和能手。带头促进瓦石坪村干部及帮扶责任人科学转变观念,做到帮扶工作真重视、真负责、真落地、真过硬。2012年,单位曾派他去清华大学参加过一周的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他经常引用一位教授讲过的话要求党员干部:“什么是领导,通俗易懂地说,就是让更多的干部和群众跟你一起干”。可见,在我们贫困村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带好村支部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跟我们一起干事创业是多么的重要。他以开展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活动、民主生活会、党课巡讲、农民夜校、党员远程教育等平台和契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党性教育常态化活动,认真贯彻执行村党支部标准工作法,认真贯彻落实村党组织工作运行规则,认真执行“四议两公开”村级事务议事流程,借机关党支部优势,开展区妇联党支部与瓦石坪村支部结对共建村级党组织活动。引领村支两委及党员干部及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市委、区委重要会议精神,重点解决了党内组织生活不严不实、作风漂浮、工作粗糙等问题。充分利用村广播、文化室、阅览室、党务村务公示栏、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加强党建宣传,组织党员学习先进典型、致富技术、扶贫政策、救助政策和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经常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及腐败的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等,解决了村级阵地利用率不高、发挥作用不强等问题,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服务意识。在党建等工作宣传中,有独特的创新模式,大热天人们爱吃西瓜,他将宣传工作有效地搬到西瓜的标签上,融入到了群众的生活中。
在他驻瓦石坪村的几年里,共培养致富带头人6人,培养德才兼备的支部后备干部3名,发展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为瓦石坪村决战脱贫攻坚做好了坚强的人才保障,组建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扶贫攻坚队伍。
第一书记冯春华被达川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党建工作先进个人
真情搞扶贫,帮扶很贴心
坚持“深入群众、融入真情、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要求,通过一次次宣传动员、一次次院坝座谈、一次次上门走访,让群众零距离感受第一书记的真情和热忱。为了帮助瓦石坪村发展产业,他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村组干部、党员、贫困户代表等,到达州市九丰农业有限公司基地学习考察金银花和青花椒种植,并回请九丰农业执行董事和区农业局专家到村指导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当前该村家家户户都栽种了青花椒,占地面积合计约600亩。该村已引进业主流转土地连片种植青花椒200亩、青脆李200亩、甘蔗260亩、辣椒50亩、冬枣120亩;发展养牛示范户13户,100只以上的山地鸡养殖户17户。利用山坪塘比较多的优势,采取塘堰养鱼发展集体经济模式;2018年6月,他刚再次上任就发现集体经济收入离上级标准还相差甚远,毅然决定采取集体经济青花椒示范片间种露天西瓜和养殖1200只河水鸭,短、频、快地补足了集体经济发展短板, 2018年的集体经济收益到了48600元纯收入。今年10月25日,为更好地利用集体经济示范片,他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到银铁乡董家场村扯青菜秧,目前集体间种的青菜全部成活。当前村级示范片补栽了青花椒,村集体准备再攻克发展2个示范片,再流转200亩土地用以发展集体经济青花椒产业。
产业发展。为更好地激励他们发展各户的产业,多次向区妇联争取奖补资金。一有空闲时间,他就经常走院串户,帮助村民从事力所能及的农活,一帮就是大半天或者一整天。比如:为村里的70余岁的谭传海家扫地;为73岁还拖着比较智障儿的谭长玉修电灯;为腿脚不灵便,70多岁的张有贤打油菜;为近80岁的彭显碧挑粪淋菜等。以群众的说法就是:“在冯书记的带动引领下,我们不主动积极发展好产业,实现自主脱贫,就真的不好意思了”。
帮扶客变主,从不道困苦
在帮扶工作中,他争做先锋,不当“看客”,反客为主,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与单位一起认真履行主帮责任,与乡党委政府、村支“两委”领导组成责任共同体,同心同向同努力,共同发力推进精准脱贫。落实工作定期会商制度,积极协调解决道路、饮水、种养产业发展等具体问题,争取资金3万元修建村“妇女儿童之家”,配合乡党委政府向上争取资金扩建村文化广场700㎡,配齐修建了村支两委办公室、村卫生室、文化室等阵地,组建了完善的党建引领、政策宣传体系。加强妇联机关支部与瓦石坪村支部结对共建,认真落实“三会一课”记实报告制度,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党课村村比”等活动,不断增强两个支部的凝聚力。时自当前,支部等阵地建设共投入经费50余万元,村组道路硬化全长26公里,其中村道硬化近8公里;全面实施农网改造;共同争取村饮水工程全面完成升级改造;向上争取62万元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修建产业便民路等基础设施;修缮山坪塘堰17口。特别是,引进四川省科技教育厅(西南大学)莼菜种植试点项目,成为了四川境内都少有的独特产业,该村7户专业种植示范户承担四川省科技厅定单定向回购任务,成为四川省科技示范领先人物,并向项目研究机关输送优质莼菜。
帮扶德和志,形成好风气
他经常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扶贫工作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帮助贫困户树立良好的道德和志向,让他们在扶贫攻坚中主动作为,自主脱贫才是最有长远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抵制等靠要“懒汉”思想和“坐等扶贫政策”以及扶贫干部来帮忙的一剂良药。他认真贯彻引领“四好村”活动部署,坚持以区妇联优势,让妇联带妇女,妇女带家庭,家庭带社会,培育好习惯好风气,助力精准扶贫。在帮扶村组织召开“养成好习惯,建设洁美家庭”宣传动员会,开展“孝亲敬老、遵纪守法、最美家庭、洁美家庭”等活动的评选活动,为村民开展先进典型人物、爱党爱国、感恩教育等影视教育等活动。赠送洗漱用品包、宣传画报等,促使群众自我教育。此外,他大力传播优良家风、科学家教和文明礼仪。(田怀江)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