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返乡创业大学生成春耕新生力量
央广网北京4月10日消息(记者 蒋雪娇 乔仁慧 谢元森)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袤农村由此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春耕时节,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在政策引导和效益吸引下,春耕的主体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归乡青年、返乡创业大学生成为春耕的新生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韩甸镇白土村,王金龙正在忙着清点刚从外地运来的花生种子。
王金龙:我每年都请包括山东的花生研究所在内的专家、机构过来,一起研究新品种。
王金龙在白土村生活了38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2011年,他创建翠翠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变身为职业农民。今年春耕因为要上花生深加工项目,王金龙格外忙碌。
王金龙:花生生产量一年达到8000吨,纯利1000万没问题。
像王金龙一样,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成为当地农业发展带头人。2018年起,我国每年将培育100万新型职业农民,制定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人才培训政策措施,引导激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大显身手。
春耕时节,不仅是职业农民投身其中,不少青年人也看好农业前景,成为春耕的新生力量。
在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哈密,26岁女孩戎梦雅正在给学员进行植保无人机的技术培训。2016年,英国留学归来的戎梦雅创办龙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无人机结缘。戎梦雅介绍,一台无人机一天能给五百亩地打药,相当于15个人力加两台大型拖拉机一天的工作量。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进行棉花病虫害的预防,无人机将大显身手。
戎梦雅:一直到17年年底,我们一共植保了大概十多万亩土地,每年服务一百多户农户。
返乡创业的青年不仅为农民带来新技术和社会化服务,还改变着传统春耕的种植模式和经营结构。他们懂营销,有经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小农户分享现代农业的红利。
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下埠集乡,“青年农场”场主李鹏辉正在进行机械化深耕。2016年,李鹏辉成立江西睿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农场,以周末、节假日农事体验等特色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同时,李鹏辉结合互联网预付费、订单化的模式,让农户与消费者点对点连接,分散种植风险。在他的带领下,当地200多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李鹏辉:对接外面的市场、资金、技术,对接好当地的农户,全部按照城市市场的要求去种。每户平均每年收入大概在8-10万元。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