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 2018-04-16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旅游志愿服务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入选全国我心中的长征纪念地。
2006年,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的资源优势,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涵,传承红色记忆,讲革命传统,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不断提升会师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2010年开始,会师旧址游客接待量突破了百万人次大关,革命文物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挖掘文物故事 传承红色记忆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留下了一批极为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物,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有革命文物1127件,其中珍贵文物107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22件,三级文物80件;一般文物124件,馆藏品894件,参考品2件。有书法、绘画收藏品466幅,其中将军书法81幅,有石刻类301块。这些文物布展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会师楼、红军总司令部旧址等革命遗址内,供人们参观。
通过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编写出版了《红军会宁会师志》《红歌会师楼》《图说三军大会师》《红色记忆》等著作;创办了《大会师》期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推广介绍革命文物;创拍了五集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会师》。文物故事的挖掘整理,进一步丰富文物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所隐藏的革命意志和精神,让文物生动起来,鲜活起来,把其内在的精神传下去,文物成为革命精神的传播者,红色文化的弘扬者。
创新传播方式 扩大故事影响
为了让挖掘的文物故事传播深远,女子讲解队在讲解中尽量避免讲解员高高在上的师教姿态,采用快板、歌唱等多种方式,以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为载体,寓讲于乐。她们将一件件文物还原为一个故事,将一个个人物还原为历史;将一场场战役诠释为一个激情,将一次次胜利升华为精神,让观众激荡起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成立了红色艺术团,与女子讲解队珠联璧合,编排打造了“红色革命文物故事讲堂”,通过《大会师》《小红军救魏煜》《梁家来了位小红军》《姜启林忠诚守墓、李凤琴千里寻夫》《红五军血染大墩梁》《征粮》《一幅棺木》等节目表演的形式演绎红色革命故事,独特的教育形式,吸引了众多的团队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红色革命文物故事讲堂根据需要开展经常性演出,并不定期深入社区、学校、乡村开展宣讲活动,把说教变成演艺,把剧场变成课堂,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目前已演出200余场次,受到广泛欢迎与好评。
突出教育功能 开展主题活动
紧扣以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创新形式,组织策划了具有会宁特色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全国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在春节、元宵、清明、建党、建军、建国等重要节日,开展了“我向红军英烈献束花”、“瞻仰会师旧址、追寻伟人足迹”、“同唱红色歌曲,纪念红军英烈”、“继承英烈遗志,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时代先锋”、“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光荣传统,提高道德素养”、“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美好祖国”“争当红色接班人”以及“红色家庭游”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根据不同的主题,选取紧贴主题的文物故事进行主题讲解,把长征精神、会师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通过讲解员饱含激情的主题讲解,使游客一进入会师旧址即感受到一种庄重、肃穆、崇敬、怀念的气氛。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吸引了国内大批团队。自2006年以来,已接待全国各地的团队9万多个,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
创新观瞻形式 再现文物风采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始建于2006年,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纪念馆,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念馆的观瞻形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2016年对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按照“坚持创新,突出重点,深化主题,展示特色,合理利用,发挥功能”的原则,进行了提升改造,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吸收了党内最新理论研究成果,采用了新的陈展技术手段。提升改造后,展览展陈面积增加为270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延长为660米,新增文物200多件,新增亮点15个。在展陈线路和展示方式的设计制作上增加观众直接观看的成份,新增文物满足了游客的新需求,还有大会师场景的大型声光电景观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强了教育基地的吸引力。
利用文物资源 开发纪念产品
根据独特的红色文物资源,开发各类具有“会师”字样“会师楼”“会师塔”图像的各类红色纪念品50多种。推出了“登会师楼、模拟情景表演、唱红军歌、跳红军舞、磨红军粮、编红军鞋、走红军路”、“缅怀红军英烈,重走长征之路”等体验参与性项目,通过穿红军服走长征路,通过党史、长征史和路线教育知识竞答等活动,颁发红色文物纪念品,让游客时时处处感受到文物独特的魅力。同时,加大了对景区景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会师塔”、“会师门”、“会师楼”三件红色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并获甘肃省知名商标。
深化精细管理 确保文物安全
2012年在会师旧址管委会机构升格过程中,专门增设了正科级建制的文物科,增加文物安全管理力量。坚决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把文物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建立健全了各种文物保护制度,制定了《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文物档案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文物库房管理制度》和《值班制度》以及文物、消防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文物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安装了电视录像监控系统、红外线报警系统和防火报警系统。建立了严格的值班制度,做到了全天24小时有2人以上同时上岗,交接班有记录,24小时巡视,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确保了文物安全,自会师旧址管委会成立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文物安全事故。荣获甘肃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文物科科长周荣霞说: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经省、市文物鉴定专家鉴定,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新增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3件,三级文物66件。(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 常琦彪)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