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科协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 2018-12-20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青梅 李秀东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今年以来,巴中市科协聚焦贫困村退出、贫困户增收为目标,采取“部门联动、产业拉动、协会推动、金融撬动、示范带动”五项具体措施,积极实施“科技扶贫、精神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阵地扶贫、关爱扶贫”六大扶贫行动,积极投身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

建立专家服务队,实施科技扶贫。建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家服务总队1个、分队5个,235名农技专家、1427名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500名农村科普志愿者、983名农村科普宣传员参加到全市179个驻村工作队和对口帮扶贫困户,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发展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开展“送帮创”活动,实施精神扶贫。以培树良好村风、民风为主线,着力丰富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内涵,让贫困群众依靠科技发展产业,从精神上摆脱贫困,积极开展“送政策法规到户、科技知识到户、关怀温暖到户”“帮贫困群众选准致富门路、破除陈规陋习、就业创业”“争创科普示范村、争创科技示范户、争当科普带头人”的“送帮创”活动。创建命名科普示范村200个、评选命名科技示范户500户、科普带头人800人,助推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破除生产、生活陋习,推动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实现。

开展银会合作,实施产业扶贫。整合科协和邮政储蓄银行双方资源,以123个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为主体,开展“银会合作”,共同为贫困村、贫困户搭建产业发展、信息、政策、培训“三位一体”服务平台,推动金融部门向681户贫困家庭提供优惠贷款109笔2723万元,贴息19.6万元,发展畜牧、水产、林果、蔬菜、食用菌、道地药材等特色产业6077亩,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贷款难和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实际问题,带动291名贫困群众就业,吸引了327名外出务工贫困群众回乡创业、兴办各类经济实体213家,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开展技术培训,实施技能扶贫。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农民夜校、农村科普大学、科普惠农兴村服务站等阵地,通过“扶智扶技、现场助耕、送技术到田间地头等活动的开展,编印种植、养殖、科学生活、应季之道、应急知识、节能减排等《脱贫攻坚科普知识读本》100000册,举办实用技术、法律知识、农民工维权等培训班101期,培训在乡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等12465人次,提升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开展服务带动主动,实施阵地扶贫。围绕全市四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坚持工作重心大下移、服务大下延、促进大和谐,根据贫困村资源优势、贫困村需求,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42个,吸收贫困群众会员5800人,建“科普惠农兴村服务站”31个,科普惠农兴村宣传栏37个、农村科普图书室40个,科普e站63个,促进了贫困村科普设施能力建设。

开展挂包驻帮,实施关爱扶贫。成立市、区县科协脱贫攻坚工作队,选派12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整合资金120万元,帮助挂联扶贫村发展产业600亩、建立科普活动阵地12个,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8期、捐赠产业发展资金40万元、价值15万元的棉被、棉衣、化肥等物质,组织75名留守儿童开展了科普夏令营活动。市、区县科协帮扶的6个贫困村均已脱贫。(李秀东)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