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巾帼力量 助推竹乡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 2018-09-13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陈语乔 黄欣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妇女,既是脱贫攻坚的工作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帮助妇女摆脱贫困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特殊意义。大竹县妇联在深入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采取示范引领、真情关爱、精准施策、技能培训等措施,激发贫困妇女内生动力,提高贫困妇女自我发展能力,带动全县3万余名贫困女性脱贫致富。
用好用活“三项手段”,示范引领激发脱贫
据了解,该县部分贫困妇女长期处于贫困和闭塞状态,认知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固化,视贫困为自然。为激发贫困妇女内生动力,县妇联立足实际,扶贫先扶勤,“以奖代投”形成正向激励机制,纵深推进自立自强行动。一是“双创”同行,争先创优。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巾帼展风采”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带动贫困妇女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目前,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户,省级“最美家庭”荣誉称号5户、市级“最美家庭”提名荣誉称号8户,表彰了县级“巾帼脱贫先进个人”20名、“巾帼文明岗”先进集体21个、“最美家庭”20户。二是树立典型,示范引领。依托清水镇十字村黄金蜜柚产业园,县妇联筹资3万余元,帮助十字村建立大竹县万年红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该村原有种植基础上提升种植规模至670亩。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基地务工,带动120户农户(其中贫困妇女118名),人均年增收3000元。大力宣传她们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先进事例,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发广大贫困妇女求富裕求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更多贫困妇女实干兴家、发展立家。三是结对帮扶,共同发展。开展全国、省、市“巾帼文明岗”单位与竹阳镇幸福村等27个“巾帼文明村”联创结对帮扶活动,定期向农村妇女“送观念、送技术、送温暖、送政策、送资金、送信息”,帮助她们树立生活新观念,启发致富新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带领贫困妇女增收致富,带动贫困群众致富429人,解决就业人数达到1200余人,其中妇女就业800余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
积极发挥“三方力量”,关爱妇女稳固脱贫
县妇联值开展创新实施“能人助村”计划以来,积极回引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女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倾情服务困境妇女儿童群体,积极打造关爱困境妇女儿童新格局。一是发动女能人驻村。在脱贫攻坚一线上涌现出了张文琪、唐瑛等巾帼脱贫先进女干部,充分发挥周禄英、唐小佩、谭琇之等女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2013年换届以来,全县共有461名“女能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有34人走上了村党组织书记岗位,2名女性干部跻身2018年“十佳领头雁”,21个后进村借力能人实现了转化升级,有力助推了全县“归雁经济”发展。二是开展爱心脱贫行动。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实施“乐爱家园”“儿童快乐家园”等公益项目,组织引导动员更多的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巾帼志愿者等加入到扶老助幼、扶贫帮困、法律宣传、文明礼仪、环境保护等志愿活动中来。充分利用春节、“三八”节、“六一”节、“七一”节等各大节日对全县的贫困母亲、留守儿童等600余名群众开展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近6余万元。三是实施医疗救助保障。为预防贫困妇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动乡镇妇联主席,采取逐乡宣传、蹲点帮扶、上门服务等方式,配合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携手县工商联等部门授予大竹县仁爱医院大竹县贫困妇女疾病救助中心牌匾,充分发挥爱心企业、同乡会等组织为全县贫困妇女进行免费“两癌”体检,2018年,为全县29个村1975名贫困妇女进行了免费“两癌”筛查,截止目前全县51个乡镇(街道)4000多名农村妇女都进行了免费“两癌”筛查。县妇联积极争取“两癌”贫困妇女救助资金,共救助慰问“两癌”母亲120余名,资金112.2万元。同时, 2017年-2018年县妇联自筹资金近万元为联系村文星镇杜家村贫困妇女购买“四癌”保险,为贫困妇女健康保驾护航。
集中力量“三个到位”,精准施策有效脱贫
据悉,妇联紧紧围绕群众认可度这一核心,做到“输血”与“造血”“双剑合璧”,全方位提高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品质,积极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开辟幸福美丽新村路。一是阵地建设强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强基固本行动、巾帼建功行动、巾帼维权行动、幸福家庭行动、素质提升行动”引领开展各项活动。为文星镇杜家村建设“妇女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帮助留守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提升农村妇女的能力素养,为农村留守妇女及儿童带去更多的帮助和关爱。今年以来,县妇联与村“两委”干部多次联系协调交通运输局、财政局、扶贫移民局等相关部门下拨资金12万元,用于文星镇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年该村整村退出夯实基础。二是真情帮扶暖人心。利用十九大会议期间、农闲时节等节点,县妇联全体干部职工通过在村委会召开社员学习大会、走进群众家里开展问卷调查、与老百姓在院坝唠家常等方式进行走访交心,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出谋划策,帮助村民售卖滞销农产品。仅2018年上半年就为杜家村24户贫困群众送去扶贫物资5万余元。三是发展产业“顶梁柱”。由文星镇党委政府搭台,县妇联当“红娘”,组织妇女创业妇助会优秀企业代表到杜家村考察项目,经过充分调研,杜家村属于高地山林、土壤疏松、排水良好,适合种植兼具药用食用观赏性于一体的黄蜀葵。2018年5月,在县妇联和文星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杜家村与四川聚豪锦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中药材黄蜀葵种植收购合同,公司免费为村民发放种子并提供技术指导,订单收购黄蜀葵鲜花,鲜花价值1.4元/公斤,预计种植50亩,亩产3000公斤,亩产值4200元。
四、持续推进“三大行动”,技能培养长效脱贫。致力于“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强化实用技能培训,促进贫困妇女就业、创业,实现人人手握“致富经”。一是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为契机,配合相关部门深入全县各乡镇,广泛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宣传等系列活动,把科技知识和生产技术技能送到广大农村妇女手中,受益妇女达10万余人次。二是着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推进大竹县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将电子商务与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形式相结合,为全县农村妇女提供电子商务技能培训,让她们熟悉网上销售购买流程,在促进就业同时让生活变得快捷便利。累计培训7场,培训211人,其中贫困妇女161人。同时,积极举办“巴山妹子”家政服务专项培训,为108名巴山妹子开展了职业道德、家政礼仪、厨艺保洁、婴妇护理、老人护理等方面的培训。三是全力搭建就近就业基地。通过建设巾帼脱贫基地,引导全县贫困妇女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消除“等、靠、要”思想,增强“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决心。截至目前,建立市级巾帼示范脱贫基地2个,县级居家灵活就业基地4个,培养妇女产业化带头人20名,培育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300名,解决妇女就近就业1000余名。(陈语乔 黄欣)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