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河畔镇:特色产业扬起帆

发布时间: 2018-06-04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蒲亚龙 武小飞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初夏时节,漫步会宁河畔镇,一条条宽敞平整的水泥路延伸至农户门前,一座座干净整洁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一股股清澈安全的自来水如甘泉般浸润着农民的心田,一项项富民产业发展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一排排整齐的新民居、宽敞的文化广场、村阵地,孩子们在幼儿园欢乐地玩耍,村民们在农田里忙碌着,处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2018年以来,会宁县河畔镇把国道247线经济带产业规划建设、国土绿化及乡村治理工作作为全年头等大事。以优化产业布局为主线,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根本,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力将国道247线河畔过境段打造成为贯穿镇域南北的产业线、民生线、风景线。

 

夯实基础发展特色产业

河畔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思路和“精准再精准、聚焦再聚焦”的要求,全镇通过建立“三联四措五制”工作机制,成立帮扶工作队8个,扶贫互助站8个,组建了以村组干部、党员为主的脱贫攻坚小分队78个。通过产业联营、股权连心,把贫困群众与产业发展联结在一起。全镇结合扶贫政策,新种植优质苹果树苗3000亩,苹果种植累计达到5000亩,其中贫困户种植150亩,苹果产业达标率达到90%;采用“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种植高原夏菜2000亩;建设塑料大棚2000座1000亩,全镇223户贫困户每户至少认领4座。对于无能力种植的贫困户,由合作社签订合同统一种植并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分红。全镇肉羊饲养量达到11.5万只,其中贫困户肉羊饲养量达3306只,肉羊产业达标率达到85%;全镇基础母牛达到450头,其中贫困户养殖80头,肉牛产业达标率达80%;全镇种植瓜类面积达到1.6万亩(连片种植1.5万亩),其中贫困户种植1350亩,瓜类达标率达到89.8%;小杂粮面积达到1.65万亩,其中贫困户种植664亩;亚麻种植3700亩,其中贫困户种植345亩。2018年全镇预脱贫户为12户54人,产业覆盖率和达标率均达到100%。

强化组织打造绿色经济带 

该镇把国道247线经济带建设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以绿挤乱、以绿挤脏、以绿挤荒”的原则,因地制宜,大胆突破,大刀阔斧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下大决心强力推进绿色产业建设,打造贯通会宁南北的绿色生态廊道、绿色产业廊道、绿色形象廊道、绿色乡村廊道,建设生态美丽宜居富饶的国道247线绿色经济带,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和持久动力。继续加强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整齐有序堆放场院、商铺露天物品,及时清运废弃物,清理废旧广告牌和公路沿线散落树枝、废旧地膜,确保公路沿线整洁美观;要建立属地责任制,把责任靠实到村、组和每一个村民身上,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全域无垃圾工作中来,引导大家从身边做起、从自家做起,树立“全域无垃圾,责任你我他”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全域无垃圾工作全民化、常态化。

该镇在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以打赢国道247线经济带产业规划建设、国土绿化和乡村治理“三大战役”为引领,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强化督查三项措施,以久久为功的恒劲抓产业谋富路,着重在发挥“两个作用”上发力。一是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组织推动作用。该镇第一时间召开动员大会,并下发了河畔镇国道247线经济带产业规划建设、国土绿化及乡村治理“1+3”工作方案,成立了“1+3*3”工作领导机构。全面实行点、线、片、面工作承包责任制,党政领导按照“每天一线督查,每晚一会研讨,逐村逐事抓落实”的方式,压茬合力推进。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镇村组三级干部120多人每天下沉工作一线,采取社员大会作动员、入户交谈做思想、田间地头算细账等办法,大魄力、全马力抢农时、抓片带、促春播。全镇形成了县级领导驻镇指导抓,镇政府领导一线督促抓,包村干部蹲点具体抓,村组干部牵头带动抓,技术人员全线指导抓的工作格局。

振兴特色产业扬帆起航

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源头和基础,结合地域和村情实际,把苹果种植作为特色主导产业,着力解决有增产没增收,有发展没效益的农业现状。以白银市党建引领奔小康“六大行动”为统揽,大力提升村级党群创业互助会在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结合“三变”模式,按照“保底分红”和“按固定比例分红”的形式,通过“党群创业互助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冯家堡、中滩、两迎水、车家川四村,以甘肃甘富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合理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流转,新栽植苹果3000亩。通过“党群创业互助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两迎水村搭建塑料大棚1000座;在中滩村完成荷兰豆订单种植500亩,在河畔村发展胡萝卜订单种植1500亩。全镇股份化农户达到675户,直接带动群众务工就业1400多人。

据悉,冯家堡村位于河畔镇人民政府驻地以南5公里处,境内塬、咀、川、沟、河俱全,地势开阔。国道247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大力动员广大群众把苹果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攻经营方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村级党群创业互助会为平台,通过“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村新种植优质苹果树苗1100亩,苹果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300亩,全村股份化农民达220户。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户90人,有党员51人村党支部借力农村“三变”改革的东风,以全市党建引领奔小康“六大行动”为统揽,大力提升村级党群创业互助会在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打造基地兴产业、按股分红增收入、创新模式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把冯家堡村锻造成源头性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示范基地、打造成县域“三变”改革的排头兵、构建成镇域富民强村的新高地。冯家堡村村党支部把“三变”改革苹果示范种植作为“破三弱,强造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对辖区内可用的资产、资源清理和确权评估认定,将村委会和农民可经营性资产量化,通过存量折股、资源入股等形式,落实资产股份化和农民资产股权化,为全镇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积累了经验。2018年冯家堡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空壳”突破增长到5万元。

加强乡村治理浇开幸福之花

该镇党委、政府把国土绿化和乡村治理工作作为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的有效抓手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课题,突出“两项重点”抓好落实。一是以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为重点。按照“视野望去无垃圾,移步换景无垃圾”的工作要求,持续常态化对国道247线两侧及村组“四堆”进行清理。全镇新增环卫人员16名,购置垃圾清运车辆1辆,增设垃圾箱30个,建成垃圾固定堆放点72个,共设置温馨提示牌10个,大型宣传牌6面,悬挂宣传横幅24条,发放倡议书5500多份,完成疏通清理排水及渠道55公里,清理柴草粪堆180多处,累计清理垃圾460多吨,全镇环境面貌豁然一新。二是以做好规划推进落实为重点。对境内国道247线规划范围内的所有地块、地上附属物和农民庄基地二院子、空地以及不属耕地的独立小山包等全部进行整治绿化。共拆除村庄农户二院墙277户,累计平整大小山丘40座,土方平整145万立方,土地平整总面积1000亩,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000亩,绿化村级道路47公里,累计种植各类苗木35万余株。贯穿镇域南北的产业线、民生线、风景线基本形成,沿线村民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据悉,在“三变”改革中,河畔镇依托苹果、高原夏菜、等优势产业,在河畔、中滩、冯家堡、两迎水、车家川村有序进行,积极培育247线苹果蔬菜种植优势产业带,以“三变”+苹果、“三变”+高原夏菜等发展模式,努力探索一条开展“三变”改革的特色创新之路。

河畔镇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每个农民都在谋划着、忙碌着、喜悦着、向往着……我们坚信河畔的明天天更蓝、绿更浓!(蒲亚龙 武小飞)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