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杨崖集镇:“三变+中药材”模式助农富
发布时间: 2018-07-12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青梅 刘旺喜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日前,甘肃省农业大学专家亲临会宁县杨崖集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就如何种好中药材,为该镇的村民干部现场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杨崖集镇地处会宁东南部,海拔较高,气候阴凉,降雨充沛,属于中药材新产区,这里生产的“会宁党参”和“会宁黄芪”主根粗壮且长、分枝少,外观无斑点、品相佳,品质十分优良。据检验,“会宁党参”多糖约为40%,多糖含量高于国家标准2倍之多;黄芪甲苷检测为0.13%,国家标准为0.04%,甲苷含量高于国家标准3倍之多,属“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
今年,杨崖集镇以“三变”改革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村集体收入为目标,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不断加大特色产业中药材种植规模,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农村‘三变’改革的道路上,如何立足村情、村貌,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地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成为杨崖集镇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个重点,该镇通过采用1+N模式,即利用甘肃长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加若干个小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效应,专业合作社运营模式采用土地入股、高产分红、劳务酬金、政策奖励组合配套模式,多措施多渠道建立农户与经营主体的利益链接机制,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实现共同富裕。”该镇东阳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王永生如是说。
为整合发展要素,创出脱贫攻坚新路径。今年,杨崖集镇把打造中药材特色小镇作为建设目标,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着力突出中药材“一乡一业”发展,重点彰显中药材人文元素,培育壮大中药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推动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机制创新,进而建设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农民入股为方式的一体化中药材经营组织联盟,努力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受益。
据悉,目前,该镇种植的中药材达3100亩,涉及东阳、邢坪、姚坡等5个村。下一步,该镇将以“21211”产业发展突破行动为指导,利用“三变+中药材”模式,变“输血式”救助帮扶为“造血式”创新发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精心做大产业规模,力争2019年中药材料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到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全力把该镇建设成为会宁县的中药材市场。(会宁县委宣传部 刘旺喜)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