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新塬镇推进蔬菜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 2018-11-05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蒲亚龙 武小飞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近年来,新塬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紧盯“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重点,以基层党建强化年为抓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四举措”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大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使蔬菜产业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按照“33262”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定目标、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限全力推进产业达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以保供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做好产业布局,全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
注重“三配”强保障。老庄村党支部依托西吉月亮山余脉西侧地带的地下暗流和老堡子河两岸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配合相关单位建成了中庄2万立方拦水坝一座、曲子沟4000立方拦水坝一座、塬坪8000立方蓄水池一座,建设施肥管理房7座,闸阀井139座,敷设各类管道30.06公里。建10千伏线路1.329公里,改移10千伏线路4.295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50千伏安3台,完成曲子沟拦水坝配电机房1处、塬坪蓄水池配电机房1处。按照基地片区规划,完成河畔片区至北河片区、中庄至高位水池、深沟至高位水池、深沟至大棚基地、曲子沟至中庄淤泥坝共计7条5.6公里道路硬化,实施田间道路砂化9条13公里。
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为平台,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合作发展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健全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老庄村党支部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分析研判利益关系,根据贫困户户均种植4座大棚的目标,完成了2000座塑料大棚的分配到户任务。购置农机具5套,调供兴佳2号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籽种66吨、原原种117万粒,有机化肥272吨,防治农药45箱,组建了以农科所3名技术骨干为组长的服务队,划分了30个拼户种植队统一种植。实现分散高成本种植向集中低成本种植的转变,大幅度减少种植户的时间成本和投资成本,有效保障了塑料大棚的种植进度。成立了产业供水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核心专业技术团队,确定基地经营管理主体,制定基地管理制度和蔬菜生产安全质量制度,从制度保障上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统一管理。
建立“市场+蔬菜合作社+贫困户”的对接销售模式,通过蔬菜合作社与会宁县六合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代销关系,同成都农产品市场、兰州农产品市场对接建立延伸销售关系,将基地生产的早熟马铃薯统一收购,发往各大市场,切实降低市场风险,实现统一销售的模式。截至目前,销售成都农产品市场330吨,兰州农产品市场150吨,六合薯业公司代销各大市场210吨,实现早熟马铃薯产品收获到销售零积压,带动了一批贫困家庭发家致富。
全力做好贫困户有收入保障。根据塑料大棚种植产量及市场价格测算,平均每座大棚种植一茬贫困户净收益在2500元左右,一年种植两茬,户均种植4座大棚,贫困户年度种植大棚净收益能达到2万元左右,实现了贫困户种植大棚有稳定收入;实现村集体有收益,建立三变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党组织+三变”和“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参股分红、吸纳就业、承包经营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对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和蔬菜种植合作社,每座大棚收取租费3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00元,2000座大棚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20万元。
优化发展环境、塑造镇村形象。为把新塬镇建设成生态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美好家园,该镇在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镇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出台环境卫生整治方案及督查考评办法,各村委会、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好主体责任,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行业标准、村规民约等制度,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场大规模、有声势、强力度、见实效、保长效、促文明的环境治理攻坚活动,切实解决了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蒲亚龙 武小飞)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