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元村 让百姓致富的“名人”魏成涛

发布时间: 2018-04-27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 

洛阳市洛宁县有个美丽的小山村——元村。魏成涛是元村的“名人”他深受百姓交口称赞。9岁时父亲因病早逝,20几岁母亲又撒手人寰,初中没上完就因生活所迫辍学,十四岁就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打工闯荡。后曾南下广州干过搬运工,市场卖过菜,什么苦活累活只要能填饱肚子,能赚点钱,就是再苦再累他都会咬牙挺住。

元村原支书:魏成涛

几多伤心泪,几多血和汗助就他人生财富的积淀。他把手中的积蓄大胆抛向市场,在北京开了餐饮公司,由于他思路清晰,市场应对把控反应敏捷,生意一路飙升,餐饮收入有了空前的阶梯式递增。城市优越的生活终于有缘和他相遇,但元村这个生他养他的故土家乡他无时不挂在心上。家乡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日子过的怎样?

整洁的元村街道

回到家乡,村子里贫困潦倒的样子让魏成涛心痛难忍。元村是洛宁县远近闻名的“三无村”一、没有好地域,出门上坡,回家下坡;二、没有资源优,靠天吃饭,向地要钱;三、没产业基础,外出打工,老弱残疾留守。村里靠什么去发展是受到了严重制约和瓶颈的。党组织的作用皮软弱化。集体经济要发展,群众想过上好日子发家致富,却找不到方向,找不到主心骨领路人。还有是老百姓一遇困难找不到能为百姓排忧解困,贴近百姓知冷问暖的好干部。更为突出的是,这些问题都是因穷造的果,元村的贫穷落后以致村里的小伙子十有八九讨个媳妇都难。村民们一代代生活挣扎在这个贫穷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

他看到村学校的孩子们,因学校无钱买煤取暖,坐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看着这情景,他思绪万千,儿时的种种遭遇浮现在眼前。他当即到街上买来炉子和煤球送到学校。给村里孤寡老人和有难的住户曾多次送去棉衣物和钱。

为了改变村子的现状,魏成涛的屡屡表现和拳拳孝心,深深打动着老百姓的心,也感动了当地的乡领导。乡领导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可以回想带领想起们干一番事业。

慰问孤寡老人

2003年魏成涛带着在北京打拼的所有积蓄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元村。他谨记“吃水莫忘打井人”这里是他土生土长的地方,他想让自己的家乡富起来,即使寸步难行他也要试试。

数次的观察,让他知道了元村的地理环境最适合栽种果树。殊不知他的这一想法让元村达到了发展的高效益创收,成为经济市场最具潜力的产品。

雷厉风行的魏成涛说干就干!他租了一辆大客车带着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等几十人到山东烟台(樱桃基地)参观学习,他的坚定意志和付出行动说服了老百姓。魏成涛用积蓄订购树苗2万棵,花椒树木10万余棵,核桃树2千棵,油桃树苗5千棵,一场前所未有的开垦荒山,植树造景创效益的战争在元村打响。

在魏成涛的带动下,荒坡荒山被垦出,种植了树苗,披上了新绿。村里村外,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树苗。但对创业一无所知的乡亲们却心存疑虑,种植树木这么多,带来的效益又能有多大?信心满满的他带着乡亲们直奔樱桃沟,此时正是樱桃采摘时节,樱桃当时市场价在26元一公斤。只要管理得当,三年后收益回报该有多少?这样算下来大家心里有了数,便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在魏成涛的带领下,元村的面貌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老百姓的脸上也展开了朴实的笑颜。

2005年,魏成涛高票当选村委主任。身上的担子重了,也让他更加的坚定信念。要带着“元村”脱贫致富!他提出“远抓果,近抓烟,劳务输出第一片,建个厂子富家园”的战略规划新思路,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生活上的难,心里边的忧。种烟当年见效益,让群众有了活便钱。组织年轻的小伙外出打工,有了固定收入;他的一系列为百姓所想,需为百姓需,谋为百姓谋,急为百姓急的拳拳善心无时不在感染着元村的老百姓。

他集资开了砖厂,让村里剩余劳力进厂干活。累计筹资数万元,整修拓宽了一条3公里长的主干线生产路。紧跟着铺设水管道、建水塔,让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把水泥硬化的道路修通到各家各户门口。给村里的小学建造操场,改造学校的电脑室等。让元村元村这个小村庄发生了质得变化!

樱桃熟了

魏成涛为了实现“樱桃小镇”的梦想,他又有了一个令人非夷所思的想法“全村整体搬迁”。元村村庄占地有300余亩,村有很多老屋土坯房已破旧不堪,并且杂乱无章,已无可修缮和和用价值。(仅村周边坟头就有195座)搬迁说着容易搬着难!为了做好群众的说服工作魏成涛就没睡过一夜安生觉,白天他逢门就进.几多回都是几进几出.苦口婆心的劝导。见人则是笑容可掬的说明搬迁的益处.....走出百姓家的时候他就走至到没人的地方偷偷地掉泪。晚上关起门来甚至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嚎啕大哭。为了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仅就一个生产小组就开会达48场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个薪新的新农村破天荒地耸立在元村老百姓的眼前,如今的元村再也不是旧模样,如入公园般的让你置入绿树成荫的街道,松柏苍穹的活力,鸟语花香的热闹与骄艳。村民们自豪地夸赞道:“如今的元村是洛宁县第一个现代化农村版的典型”。

就在元村新村按统一规划设计,有条不紊的施工中,但也有人不愿施行这个魏成涛的计划,为了村里大局确实也得罪了这样一个社会小混混。便引来了一些列的“报复”。

一个回乡创业者的满腔热情被当头拨了一盆冰凉的污水。一张张小字报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修饰控造炮制下,一夜之间就会充诉街头巷尾!一心一意带领乡亲们在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冲浪中,却被打击的晕头转向,也让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他质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但是身正不怕影子歪他相信真相终将大白。他会继续为元村努力下去,困难是暂时的,会坚定自己的信念,为大家更好的服务。

后记:“樱挑熟了,花椒红了,核挑丰收了”。如今魏成涛已退出村领导职务,但他励蜷图治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能干实干、乐于奉献,一心为百姓扎扎实的工作作风依然被元村老而姓传为佳话,他的这段回乡创业,他的无私奉现的精神将成为元村老百姓心中永远的丰碑。

魏成涛2007年因工作积极成绩斐然,曾几度被《洛阳日报》及《洛阳晚报》报道宣传和专题采访。2005年——2008年连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4年连续三届均以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2007年组织部乡党委授于魏成涛“优秀青年奖”。2005年当选人大代表连任10年,2008年县组织部、乡党委又授于元村”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

用魏成涛的一句话当结束语:“我的个人荣辱得失是小,我的全部希望和梦想是把元村打造成全省第一个美丽、富裕、宜居、和谐的“樱桃小镇”让元村这个山村的名声彻响全省乃至全国。(都成志薛基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