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

发布时间: 2016-04-15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君君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古为绥安县,唐乾元二年建镇,南唐中兴元年(958)置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介于北纬26°32′-27°06′,东经116°30′-117°03′之间,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闽西北、武夷山麓中段。建宁是台湾首尊肉身菩萨慈航法师的故里,在千年古刹报国寺建有慈航菩萨纪念馆。

建宁地质结构形成于26亿年前,由茫茫海底抬升为陆地并逐步向泰宁、宁化等周边延伸,地质学定名为天井坪地貌,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一块陆地,历史久远的这块华厦古陆,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条件,境内世界地质公园金铙山主峰白石顶为福建第二高峰(海拔1858米),具有典型的花岗岩石蛋地貌。年降水量1822毫米,年均气温16.8℃。有云母、瓷土、稀土等矿藏10余种。主要交通干线有207、309省道公路以及京福高速建泰高速连接线、向莆铁路建宁段,规划过境的铁路有浦建龙梅铁路。游览胜地有金铙山、高峰古道、闽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古迹有千年古刹报国寺等。

建宁是“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中国无患子之乡”和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建莲素有天下第一莲的美誉,已有千年种植历史,是历代皇家贡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宁黄花梨被评为中华名果和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建宁是福建省最具规模、最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业县之一,年种植莲子、种子、梨子分别稳定在5万亩、5万亩、11万亩以上。建宁县还是福建省的母亲河闽江的发源地,亚洲最大的薄型纸生产基地和中央苏区县之一,享受西部地区政策优惠待遇。

隶属

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将建安郡校乡西偏地置绥安县,含今建宁、泰宁、宁化等,县治在今建宁城南约1.5公里处(见《晋书•地理志》、《三国志•吴书》)。东晋义熙元年(405),改绥安为绥城县。

随文帝开皇九年(589),绥城与将乐二县并入邵武。次年,邵武并入建安县,隶泉州(今福州)。唐开皇十二年(592),复置邵武县,改隶江西抚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从邵武分出绥城故地复置绥城县,隶建州(今建瓯县)。贞观三年(629),再次并入邵武。垂拱四年(688)复置绥城县。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又析绥城县置归化、黄连二镇。黄连镇即今建宁。唐僖宗乾符五年(878),黄连镇人陈岩,统率镇兵(号九龙军)拒黄巢,被朝廷表为义宁军,置鼓角、赐牌印、治永安(永安即今里心镇)。不久军废,改为永宁镇。南唐保大四年(946),李璟率兵破建州后,改永宁为永安镇,次年改为永安场。南唐中兴元年(958),升永安场为建宁县(据《历代地理沿革表•县表(15)•福建•建宁县》载:“中兴元年升场为建宁县”。《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邵武府》所记相同。但同页背面一栏却记为:“宋建隆元年(960)升永安场为建宁县”,和《舆地纪胜•福建路•邵武军•县沿革•建宁县》以及《八闽通志》、《闽书•方域志》、《读史方舆纪要》等书的记载内容相同。此处沿用民国版《建宁县志》记载。),属建州,迁治于今濉城镇。太平兴国五年(980),建州郡之邵武县升为邵武军,领邵武、光泽、归化、建宁四县,建宁改隶邵武军。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明洪武元年(1368),又改路为府。清仍明制,建宁县属邵武府。

民国元年(1912),撤邵武府,在南平设北路观察使,不久,改为建安道,建宁属之。民国17年,实行新制,废建宁道,建宁直属福建省政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县在民国20年至23年建立苏维埃政权。初属江西省苏维埃,民国22年4月,划归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并一度成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民国23年,国民党政府将建宁划归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邵武)管辖。次年,改隶第七专员公署(长汀)。民国29年起,划归第二专员公署(南平)管辖,直至1950年2月建宁解放。

解放后,1950~1970年6月,隶属福建省人民政府南平专员公署。1970年7月,划归三明地区。1983年,三明改为省辖市,建宁为市辖县。

行政区划

全县辖4个镇、5个乡:濉溪镇(原名濉城镇)、里心镇、溪口镇、

均口镇、伊家乡、黄坊乡、溪源乡、客坊乡、黄埠乡。

濉溪(由原濉城镇、金溪乡合并):县人民政府驻地。

里心:闽赣边陲边贸集镇,唐义宁军治所,1931年为红军总部驻地。

溪源:林区集镇,革命战争时期为溪源区、黎南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驻地,“闽笋之乡”。

均口:古战营,建宁、宁化、明溪边界集镇。福建母亲河闽江正源头。

伊家:1931年7月第三次反“围剿”红军总部、闽赣省委机关驻地,红军五、九军团长征出发地之一。

客坊:历史上为闽赣客商中转交通要道。

黄坊:林区集镇,第五次反“围剿”战略要地。

溪口:有毛泽东旧居,建宁县革命纪念馆、建宁县民俗馆。

黄埠:自古以来就有墟场、店铺,且土壤以黄土为主,故名黄泥埔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