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圣地更靓丽——会宁县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18-07-12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青梅 刘旺喜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去年以来,会宁县把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主要抓手,突出“三大整治”、实施“三大清理”、实现“五化提升”,着力打造“整洁美丽、整齐有序、整治有力、和谐宜居”的会宁新形象,全方位无死角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高质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完善机制齐抓共管
该县下发了《会宁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会宁县城区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会宁县全域无垃圾建设推进指导组,明确了分工,确定了目标,细化了措施,靠实了责任,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专题部署安排,确保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深入开展。该县紧紧围绕“两线六边”重点区域,落实“五清四改”重点内容,在乡镇建立“三级网格”管理体系,确立乡镇党政“一把手”、村支书、组长为乡村组三级网格网格长,定期全天候监督检查清理辖区垃圾。将县城规划区划分为17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又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成若干个小网格,将所有单位纳入网格体系,明确网格区域、管理内容、组长单位和责任人,实行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切实做到底数、问题、任务、时限、措施、职责“六清楚”,全面做好网格内环境卫生、生态绿化、公共设施、违建监管等各项工作,有力拓展了网格化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治理方式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宣传引导全民参与
该县制定了《会宁县城乡环境治理和全域无垃圾宣传工作方案》,在县电视台开设了《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进行时》栏目和“全域无垃圾曝光台”专题,全方位、多层次、广视角、高频次宣传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工作。在人流量集中的公共场所、商场酒店以及建筑围挡、户外LED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阵地设置遵德守礼牌、文明提示牌,展示“全域无垃圾,会宁更美丽”公益广告,全面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动手”的浓厚氛围。把正面宣传引导和反面曝光监督相结合,在部分乡镇道路沿线制作温馨提示牌836个,提醒司机和群众不要车窗抛物、乱丢垃圾、爱护环境,持续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宣传教育“九进”活动。截至目前,共发放《致全县人民的一封信》8万余份,发放《市民文明手册》600册,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同时,县全域无垃圾建设推进指导组办公室每月制作全域无垃圾巡查检查工作问题视频剪辑,在县月推进会上对发现垃圾的乡镇、单位指名道姓“曝光”,对不守公德、不讲文明的行为大张旗鼓“亮相”,使“爱环境、讲卫生、守秩序、促和谐”的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深化监督督促落实
该县出台了《会宁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考核办法》《会宁县城乡环境治理和全域无垃圾工作督查和专项检查制度》《会宁县创城环境卫生整治和全域无垃圾县级领导干部每日巡查制度》,对各乡镇和各网格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考核排名。在具体督促落实中,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带队日巡查,每天明查两个网格、两个乡镇、一条河沟,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督办,限期整改;县全域无垃圾建设推进指导组办公室每天组织人员对乡镇和网格进行暗访,对发现的问题通过督办通知书下发至各乡镇、各网格,并要求及时上报整改结果;同时,对省市各级督查及群众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快速高效推进问题整改。该县积极发动全民开展随手拍行动,全面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建立了全县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微信群,各乡镇、各网格之间相互监督举报,形成了全县上下争先创优、齐抓共管的氛围。通过督查检查,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各相关责任单位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了回头看、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行动,对已整改的继续巩固提升,对一些整改不及时和老大难的问题现场督办、跟踪督促,确定时限、限期整改,持续有效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县累计出动机械5600余辆,投入人力5.5万人(次),拆除残墙断壁430千米,清运垃圾500余处35.5万吨,清理“牛皮癣”小广告18万多处,清理户外广告1200多处,清理墙面广告8万多平方米,回收废旧农膜1.2万余吨,配套农村环卫车26辆,垃圾斗260个,基本实现重点区域所有存量垃圾清零,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观。 (会宁县委宣传部 刘旺喜)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