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区体制改革显活力生态文明气象新
发布时间: 2018-05-30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青梅 仇春川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天深呼吸,晚上数星星”,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牢牢守住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让绿地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螺丝山公园
该区贯彻落实省、市《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组织制定了《关于贯彻省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实施意见(试行)》和《铜官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进一步厘清区委、区政府和高新区、各镇办社区,以及4个区委职能部门、26个区政府工作部门与检法两院的环境保护职责。推进海绵城区试点工程建设,开展城区黑臭水体治理。积极配合市住建委实施海绵城区试点工程和黑砂河流域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城市微循环道路改造。开展城市修补,人民二路、三路等5条总长1.8公里微循环道路相继建成;13条中心城区道路提升改造、笔架山路、官塘路整治顺利完工。完成车行道整治约11万平米、人行道铺设约5万平米,车行道、人行道完好率分别达97.2%、96.6%;路灯维修8200余盏,路灯明亮率达99.3%。完成黑砂河下游岸线整治,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精品示范工程,被国家初步确定为“人居环境范例奖”。
与此同时,该区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审计工作。选择在西湖镇新庙村先行试点,两委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已完成,并获得初步成效。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已完成并由省市国土部门审核上报国土部备案。区政府与西湖镇政府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5981.80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7102.05亩。
此外,该区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制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出台了《铜官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铜官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区级考核、验收办法》《铜官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督察制度》等系列制度,并狠抓落实。深化推进节能领域改革创新,创新合同能源管理对接方式,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贯标工程,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7.78%。制定《铜官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铜官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铜官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仇春川)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