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让汉字“活”起来
字体大赛获奖作品
“这款字敦厚朴实又粗壮有力。”“这件作品很细致,正统而均整,手写风格非常漂亮。”日前,由汉仪字库主办的第三届“字体之星设计大赛”举行终评,专家评委从2000多件来自海内外的字体设计稿中评选出19件获奖作品。投稿者中既有专业设计师,也有普通爱好者。“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比赛,促进字体设计创新,发掘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汉仪字库有关负责人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刘其龙,将传统的书写类榜书进行再设计,创造出一款书法字体“劲榜”,受到评委们的欣赏。刘其龙是个“汉字迷”,从6岁开始学习书法。“我一直跟汉字打交道,以前是用笔墨书写,现在更多的是设计字体,走向数字化、走向互联网。”
在字体大赛评审现场,笔者看到不少与“劲榜”风格相似的书法字体,设计者们将它们命名为“粗楷”“隶心体”“翰墨草书”,还有一些极具设计感、充满创意的现代字体,如“怪怪体”“暗夜精灵体”等。这些字体说不定某天就会出现在你我的手机、电脑屏幕上。
据估计,中国现在已有近2000款汉字字体,这么多字体品种,为什么还要设计新的字体呢?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字体设计的价值日益突显。“时代在变,文字的形态也会相应地改变,它代表了时代的审美取向和民族的文化水准,从这个角度来说,字体设计是特别重要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敏对笔者说,“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字体,个性化字体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也是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的传承过程。如今通用的“宋体”,便是源于明代刻匠为适应印刷术的普及,基于南宋时期已形成的“仿宋体”而改良创造的字体。近年深受大众喜爱的“颜楷”“瘦金体”的原型,则是颜真卿、宋徽宗等书法大家的墨宝。
现代汉字字体与传统书法艺术的关系是传承也是创新。王敏认为,字体设计基于汉字书法,但随着印刷技术升级、数字化媒体普及,现代字体设计还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字体设计师朱志伟设计的“北魏楷书”曾获日本森泽公司国际排版文字字体竞赛铜奖。在他看来,原有的楷书字体“太秀美”,有时呈现得不够清晰醒目,于是他将北魏时期墓志和造像中的“方笔”融入楷书,变圆柔的笔画为刀切斧凿的痕迹,显得更加雄强有力。
“大字要紧密而无间,小字要宽绰而有余。”从业40多年的朱志伟总结出经验。他指出,现代汉字字体设计仍要遵循传统书法的规律,但相比注重抒发个人情感的书法作品,字体设计更追求功能性和统一性,并且要符合大众审美,适应新技术要求和当代人阅读习惯,比如正文字体应尽量做到“以正取势”。以“委”字为例,顶部的平撇要尽可能取平取正,更能体现文字对视觉的冲击。
“汉字之美在于人和自然的融合,我们的造字方法本来就是源于自然,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在设计字体的时候也要取法自然,不用过度装饰。”朱志伟说。
虽说汉字是中国人的创造,但汉字字体设计在国内尚属新兴行业。早年国内版权保护环境较差,字体设计行业发展滞后,而版权保护较好的日本在汉字字体设计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越中国。近年来,国人的版权保护意识增强,字体设计行业也越来越受关注,设计人才不断涌现,字体创新层出不穷。日本著名字体设计师鸟海修在看过此次大赛作品后说:“从总体上看,目前中日两国的汉字字体设计发展水平相近,各有所长。”他认为日本在宋体、黑体上做得更细致,中国则在楷书、行书上做得更好。
当下,许多国家和地区掀起学汉语的热潮,汉字字体在海外的传播和应用也愈加广泛。中国字体设计行业的发展壮大,让世界能够更好地感知汉字之美。“未来汉字字体的创新应继续扎根传统书法文化,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文化。”王敏说。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