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第一书记王锋心系群众 致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 2018-11-22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青梅 李秀东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碗厂沟在哪朵白云下面呢?我们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驱车80多公里来到位于崇山峻岭碗厂沟村,在大巴山里,初冬的天气寒风迎面,但是村口一张大牌子上,老百姓的一张张笑脸,让人感到阵阵暖意。
王锋是中国人寿通江县支公司派驻诺水河镇碗厂沟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在离县城80公里外的大山里安了家,三年来,1000余天驻村日子,他尝尽苦涩,立下苦志,下足苦功,从群众潜意识的“打酱油”“镀金”的“第一书记”,到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两年多来,他扎根于高山村,耕耘在山壑间,以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以攻坚奔康的坚定与执着,带领全村125户525人大踏步地奔走在脱贫攻坚“快车道”,村委阵地、道路硬化、产业规模经济年收益32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800元。今年六月,王锋被评为巴中市优秀共产党员。
“就当报恩,也要把碗厂沟的事干好!”
通江县地处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域,既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又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委书记孙辉、县长王军曾经深入包括碗厂沟村在内的特困村现场调研指导,诺水河镇党委书记冯坤看到碗厂沟村的贫困现状特别揪心,他多么希望上级派一个得力的“第一书记”来这里带领老百姓一起决战脱贫攻坚啊。
“央企人一定要有央企人的精气神,一定不要辜负组织的意图,一定要让老百姓脱贫奔康。”2015年12月,带着上级领导和中国人寿通江县支公司领导的嘱托,王锋被派驻碗厂沟村任“第一书记”。那时的碗厂沟,用“破败不堪”来形容毫不过分。全村125户52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83人311人;6个村民小组各踞数座山峰;一条近20公里泥泞路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一座破庙,三间垮房,就是村小学和村委会。群众吃的天落水,住的漏雨房,年人均纯收入还不足1500元。当他把这一切告诉家人时,当了25年乡党委书记、19岁参工第一站就在碗厂沟的父亲满怀深情地对他说“与其报怨,不如苦干,就当报恩,也要把碗厂沟的事干好!”同样也在乡镇工作的妻子更是默默地为他整理行装、收集资料、讲授方法。这一切,成了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动力。“碗厂沟村面临艰巨的发展任务,需要的是绣花工夫,需要的是撸起袖子干,需要的是干群一条心。”
“我必须努力学习和扎实卖命地工作。不然,误了春光有辱使命亏了良心。”当他在驻村笔记上写下这一段话的时候,王锋便成了一个地道的碗厂沟人。
抓群众最“怨”的事
“村里的干部都是那个样子,上梁不正下梁歪,咋块发展嘛!”在驻村的第一次群众会上,党员的阴阳怪调,群众的不信任,让他暗下决心:找准怨之因,求得解之果。自此他便开启了“无休式”走访模式,无论晴天雨天,他逐家逐户“拉家常”“摆龙门阵”,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他走遍了全村100多户家庭。坚韧的工作态度感化了群众,他成为村里最受欢迎的人,诉苦的、谈知心话的多了起来。
“王书记,我们村的村道路确实该整了,你看我们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小娃娃走起来造孽啊。”“王书记,你看我家房子偏耷起的,有法整哈不……”“群众的信任给予我前行动力,再苦也绝不辜负。”在驻村笔记本上王锋郑重的写下帮扶心声。
他豁达包容的胸襟,冰释干部内耗前嫌。在换届之际,人心浮动,不明真相群众受唆使煽动、会场捣乱、网络炒作、堵塞道路,他上门入户沟通交流,交心谈心,赢得群众支持,换届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他体贴入微的关怀,温暖着党员干部。他每过半年就会亲自打电话问候在外务工居住的党员,传递家乡发展讯息。随子女在外居住了10多年年近80岁的老支部书记闫朝伦老人深深被感动,特意叮嘱其子通过微信转200元的特殊党费,为家乡发展出点力。
在他的带领下,以实措之举,解群众之怨,投90多万元400㎡的村委会办公阵地,终结了村委办公在村干部家里轮流“坐庄”的历史。支委干部齐全,培养党支部副书记1名,新发展预备党员2名,成功回引5名在外人员回乡创业,组建专合组织1个,培育种养大户20多户。
帮群众最“难”的事
经济要发展,产业是关键。缺乏产业支撑,群众增收也就是一句空话,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就是我们扶贫人的“初心”。面临全村幅员面积辽阔,几乎一户人家一座山头,成块连片的土地就没有超过10亩的,规模产业基本为零的现状,产业发展便成为最“难”之事。
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栽植枳壳260亩,红叶冬桃180亩,青脆李170亩,规模经济实现“0”的突破,初具雏形。庭院经济栽植魔芋100余亩,银耳10000余袋。发展党员示范工程1个,养殖本地山羊1000头,带动农户20户93人。产业的发展做到了全村125户户户有支柱产业,家家有庭院经济。
在中国人寿通江县支公司和相关部门帮扶下,近三年来,碗厂沟村共硬化村道路14.1公里,新建泥碎路1.2公里,整治社道路6.5公里;新建村阵地450平方米,村文化室、卫生室、村民活动广场一应俱全;新建村史馆200平方米、农耕文化博览园1个;新建安全饮水10处,覆盖全村6个社125户;农网升级改造18公里,增设变压器3台;连通通村网络;新建产业园2个,种植枳壳260亩、红叶冬桃180亩、青脆李170亩、魔芋100亩;养殖本地山羊3000余只;组建专业合作社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个;完成易地搬迁21户、地质灾害避让搬迁3户,危改62户。
“碗厂沟村贫困落后的面貌逐步改善,群众干瘪的钱包逐渐丰满,苦干实干改变命运的信心慢慢深入人心。百姓安居乐业,事业蒸蒸日上,风气文明和谐的局面正在形成,碗厂沟村宛如深山中一颗明珠,群众心中的世外桃源。”王锋说。(李秀东)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