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评会”育出乡村新风尚——大竹县黄滩乡平桥村组组有个“四好村民”评比团

发布时间: 2018-04-17   |  来源: 县域经济   |  作者:   |  责任编辑: 县域经济投稿

春风和煦,绿意盎然。4月13日,沿着大竹县黄滩乡平桥村水泥公路行走,只见一栋栋黄色小楼镶嵌在原野间,高标准农田、花椒林、油牡丹……犹如一副调色板,把整个平桥村装扮得唯美绚丽,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醉人心脾。

清新整洁的新农村环境与该乡创新开展“四好村民”考评活动密不可分。是日上午,迎着初升的朝阳,一场别开生面的“四好村民”现场评选活动正在平桥村七组进行着。

 

图为考评人员入户评比的情景

“钱包”鼓起来生活习惯却掉链子

平桥村于2014年被评为省定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水泥道路通村入组;电视网络全覆盖;文化活动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室等功能设施一应俱全; 24户58名贫困群众搬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16年,不少村民在油牡丹、青花椒基地务工,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村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但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随地堆放的农具,与日渐变美的环境格格不入。“过上了好日子,生活习惯却掉了链子。”村主任王家俊感叹道。

“为从根本上提升村民们的综合素质,今年1月上旬,我们在平桥村七组试点开展‘四好村民’评比活动,共评出优胜奖9名,给予获奖者每人50元的现金奖励。”乡党委副书记何中海说:“省直机关党校从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专门设立了‘四好村民’活动基金,用于奖励获奖者,激励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

“试水”考评会思想意识悄然改变

王国辉是平桥村七组贫困户,在上个季度“四好村民”评选时,他家屋里屋外垃圾、鸡粪随处可见,堂屋泥土蓬松,墙上电线成蜘蛛网……

“考评组给我提出了建议,我自己也认识到,搞好卫生,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王国辉介绍,今年3月初,县里对困难群众实施“四改一治理”行动,他家也享受到了“福利”。“改装电路、硬化地面、修整厨房和厕所,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如今,走进王国辉家,布局规范的电线,摆放有序的家具,一尘不染的水泥地板,整个房间显得亮堂、温馨。院坝一角,圈养的鸡鸭不时鸣叫,给这个农家小院增添了勃勃生机。 

“我终于可以挺直腰杆说话了!”听到考评小组现场公布平均得分82分,王国辉长长地舒了口气,郑重地在评分表上签字确认。

按照活动规则,平桥村将在每季度后的次月15日前,每个村民小组从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中选出5至7人组成‘四好村民’考评小组,深入本组农户家中,从“居住环境好”“生活习惯好”“家庭风气好”“感恩奋进好”四个方面,对在家居住的近300户村民进行现场考评打分,考评成员评分平均分即为该户最终得分。各组取参与户数的25%,按得分高低确定获奖等次,公示无异议后给予奖励。

“较劲”争先进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王国熙是平桥村七组村民,在第上个季度“四好村民”评比中,由于猪圈气味大、院坝有垃圾,扣了分。

他一直不甘心,暗暗卯足劲。每天六点,闹钟一响,王国熙就从床上“弹”起来,把猪圈冲洗干净,消好毒,并把屋里屋外收拾干净。

“不是为了得奖金,害怕评选时再扣分,好丢脸哟!”王国熙的老伴黄庭菊告诉笔者,子女在外务工,老两口在家种庄稼,喂养生猪、家禽,日子越过越好了。“物质生活上去了,我们的思想意识也要跟上时代才对。”阳光洒在黄庭菊的笑脸上,格外灿烂。

“自‘四好村民’评选活动开展以来,老百姓不爱干净,家里鸡鸭散养、垃圾乱扔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从这次开始,我们在全村七个村民小组中全面推行‘四好村民’评比活动。今后,我们每季度都将开展评比,让这项活动常态化、让好习惯在村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好态势。”平桥村第一书记杨计生由衷地说。

如今,在平桥村,家家户户室内屋外干净整洁有序,鸡鸭围网喂养,村民们在搞好自家环境卫生的同时,也监督别人。好习惯、好风气深入人心。

对于开展的“四好村民”评选活动,乡党委书记卢雪丽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待到时机成熟,我们将把平桥村‘四好村民’评选的经验在洗马、汇水等其他四个村推广,让文明新风在全乡蔚然成风。”(田怀江 县委宣传部王晓林 吴德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新闻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