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钟鼓楼社区党建引领暖民心
会宁县会师镇钟鼓楼社区成立于2014年9月,位于会宁县北城区,区域面积2.3平方公里,共辖5个居民小组,辖区单位21家,5个居民小区。钟鼓楼社区自成立以来,始终把阵地建设作为社区党建的基础工程,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奔小康六大行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逐步完善了党员活动室、警务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办公、活动、服务场所,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办事和活动。
政治引领进社区,筑民梦,创建“规范家园”。该社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1+11+X”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为抓手,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着重规范运行“三会一课”党内组织制度。结合实际,分别对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准确定位,明确职责任务,厘清彼此关系。
针对支部党建及居委事务,坚持“现场看”与“会上议”相结合;依托“固定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内定期谈心谈话”等,将锤炼党性与民主议事有机统一;坚持“党员做”与“组织评”相结合,以承诺践诺,督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堡垒引领进社区,强保障,创建“和谐家园”。“你问我住在这里幸不幸福,我只能告诉你:我们是百分之两百的幸福!”走进会师镇钟鼓楼社区,随机向居民问及“幸不幸福”,得到的答案并非“无厘头”,而是个个将幸福写在脸上。仔细打听,笔者发现,社区居民的“幸福答案”虽然让人惊讶,但并非没有由头,用社区党支部书记邢瑞娜的话说,这主要得益于社区服务中心稳步推进的网格化管理和“就近办”改革,得益于社区工作人员过硬的工作作风。在此基础上,社区严格落实“简化办”、“马上办”工作要求,打通了贴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大小事务只要居民“张嘴”社区就会帮忙“跑腿”,幸福来得并不突然。为了让前来办事的居民最多跑一次,钟鼓楼社区开通了“幸福社区居民微信群”,推进社区职能转变,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实行“窗口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做到统一窗口,统一标识,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并将办事流程细化公开,使群众进一道门办“多家事”,实现了群众“最多跑一次”的愿望,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群众满意度,使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实现阳光服务。
人才引领进社区,开民智,创建“智慧家园”。为全面了解掌握辖区人才队伍现状,摸清辖区人才队伍底数,更好地聚集和整合人才资源,促进辖区全面发展,社区组织人员开展了辖区人才摸底调查工作。
一是建立了在外人才信息库和本土人才信息库。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自主创新创业人才、优秀高校学子、党政机关工作者为主要对象,重点采集所从事行业工作地点、专业水准、发展规模、事业成果等信息,了解掌握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投资的兴趣、投资意向以及投资计划和本土人才的发展规划,鼓励在外人才关注家乡发展,回归家乡创业,进一步扩大本土人才的影响力,增强他们带领辖区居民创业致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是成立了钟鼓楼社区人才工作站。为充分发挥好在外才和本土人才对辖区发展的作用,从实际出发,成立了钟鼓楼社区人才工作站,依靠工作站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专长,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积极创业,发挥好他们的引领作用,为社区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是现有人才对社区工作的支持。自建立人才信息库和人才工作站以来,已有12名在外优秀人才与社区取得联系,并初步确立了回乡创业计划,有20名本土人才微社区发展献计献策,并为社区解决了30余人的就业问题。该社区通过整合各种培训资源,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先后培训务工创业人员500人次,协调岗位120个。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下岗工人通过各种渠道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创业,落实创业贷款100万元,成功创业15人以上。
服务引领进社区,融民意,创建“温馨家园”。成立党员志愿者和居民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图书阅览室、书香之家、活动室、休息室、妇女之家、成长驿站等服务功能室,为辖区老年人、留守儿童、家庭妇女、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健康活动的服务平台及保障平台,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温馨感和幸福感。
围绕居民需求抓服务,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坚持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以构建“管理智能化、服务精细化、运作社会化”的现代新型社区为目标,全力提升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在服务方式上,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渠道,建成120平方米服务大厅1个,逐渐健全完善了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妇女之家、警务室、安监室、微型消防站等功能室,有效增强了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设立服务热线,方便群众咨询及意见建议的收集。在服务队伍上,分别成立社区工作者服务队伍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区有近百平方米的室内文体活动室,业主中退休医生成立了健康咨询服务队,老教授、退休教师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其他各有所长的老人组织起歌舞团、乒乓球队、武术队等。大家每天的生活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关系也很好。”业主74岁的刘女士自豪地说道。
目前两支服务队伍人数分别达到40人和20人以上,各项服务已覆盖了社区的5个居民小组,每月开展各类服务不少于30次。社区党委书记邢瑞娜介绍说:“60岁-80岁老年人建档建册,定期与辖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测量血压、血糖等,时刻关注他们的健康。同时,社区党委充分发动辖区志愿者,为老人每月免费理发,将服务、政策直接送到老人家里。”
信息引领进社区,晓民情,创建“数字家园”。为了让前来办事的居民最多跑一次,钟鼓楼社区开通了“幸福社区居民微信群”,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宣传,现好友已有500余人,微信群不仅是居民话家常的平台,也是推送为民服务资讯、推送活动通知和获取民意、居民咨询办事流程的载体,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了解社区里的大事小情、要办理的各项事务,不用来回跑腿,只要通过微信咨询,就能第一时间得到答复;同时居民可以通过微信向社区工作人员提意见及建议,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组织引领进社区,聚民心,创建“示范家园”。钟鼓楼社区地处城郊,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坪苑、钟鼓楼两个廉租房小区,居民大多为刚刚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城镇户口的进城务工人员,普遍面临着行为习惯难适应、公共服务难满足等新情况新问题,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着手实现“三变”,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发展,根据社区人口数量、分布特点,将社区划分为5个网格,网格总负责人为社区党支部书记,每个网格由1名网格长具体负责,每个网格又划分为4-5个片区,每个片区由1名网格员具体负责,形成了“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模式,编制了全方位的辖区组织管理服务网格,健全了支部党员、群众反馈信息、参与治理、议事办事的服务体系,加快了农村到城市的转变。
开展文明创建,培育社区文化。通过“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明日之星”等评选活动,让先进文化浸润社区每个角落,有力提升了小区居民文化观。组建了“红太阳合唱团”、“钟鼓楼秦之声秦腔自乐班”、“阳光健身队”等文体队伍,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多次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居民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居民素质,促进了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在辖区内设有2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30余平方米的社区书画室免费向爱好者们日常开放,并提供笔、纸、砚供其挥毫泼墨。“家里小,摆不下画案,社区的书画室为我们这些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场所。”书画爱好者赵先生的说。
会师镇钟鼓楼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努力给社区群众带去看得见、享受得到实惠,让群众更加幸福、社区更加和谐。(蒲亚龙 武小飞)
相关推荐
4月29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孙旭做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党...
3月30日,白银市景泰县人民法院各党支部召开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专题讨论会。 各...
一把手上党课、老红军讲党史;我的案件我来说,政法故事大家讲;跟班先进找差距,比学赶帮勇担当;我为群众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