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中院公开作出“十项承诺”!
为深入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人员为民服务意识和服务工作水平,切实把队伍教育整顿转化为司法为民的实际成效,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5月17日下午,淮安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诉讼服务承诺内容向社会进行公开发布,该院立案庭副庭长王娟、吴志伟出席发布会,会议由该院新闻宣传处处长赵德刚主持。
承诺一:
立案登记“跑一次”
全市法院提供现场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掌上立案等多种立案渠道,实行首接负责制;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7日内研究决定是否立案,不予立案的出具裁定手续,对存在瑕疵或立案材料不全的,一次性书面告知补正;通过法院微信、微博、官网等渠道收集反映立案难问题的线索,坚持投诉必理,随时接受处理群众举报,对于立案难问题的反映,接收一起,处理一起,反馈一起。
承诺二:
诉讼服务“热线通”
畅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诉讼业务咨询、诉讼程序指引、立案导诉指导、案件信息查询、协助联络法院工作人员等全方位的诉讼服务,实现一号通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12368诉讼服务热线全工时在线,态度礼貌,用语文明,响应及时,答复准确,处理迅捷,工单跟踪落实,做到打得通、答得准、办得快、有回音。
承诺三:
分调裁审“全联动”
全面落实分、调、裁、审工作机制,在严格遵循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大力宣传和推广“无讼淮安·一码解纷”智调平台,提高在线解纷能力,方便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在线调处纠纷。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通过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实现“零成本”化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在5日内立案审理,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由速裁快审团队对简案30日内审结,由专业团队对复杂案件进行精细化审理,全面推进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工作。
承诺四:
跨域立案“全覆盖”
跨域立案服务主体全覆盖,所有一审民商事和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和国家赔偿立案申请,可以就近选择全市所有人民法院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跨域立案,接到跨域立案申请的人民法院要一次性告知当事人所需诉讼材料,协助当事人完成跨域立案流程。
承诺五:
诉费办理“便捷化”
当事人可自主选择线上或线下方式缴纳诉费,线下在诉服中心人工服务窗口可当场办理,线上缴纳一个工作日内办结。裁判文书生效后,根据裁判结果如需退费,当事人只需提供账户、名称,取消非必要审批环节,法院依托诉费管理系统主动及时办理;针对涉军、涉农、涉弱势群体,依法落实诉讼费用减缓免政策,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维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承诺六:
执行立案“无证明”
让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路,对于一审生效法律文书的当事人申请执行立案,由立案人员直接与案件承办人确认法律文书是否生效;对于二审生效法律文书的当事人申请执行立案,由立案人员通过法院综合信息系统查询法律文书是否生效。无需当事人提供法律文书生效证明。
承诺七:
电子查档“一键通”
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全市法院均在诉讼服务中心或专门场所设立查档窗口,做到电子诉讼档案“异地查询、跨院服务”。申请阅卷人只需持有效证明文件到就近法院即可在线申请查阅全市法院乃至全省部分法院已归档诉讼卷宗。
承诺八:
卷宗移送“不拖延”
全市两级法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移送卷宗。一审立案后两日内转入审判庭进行审理,一审判决后当事人提出上诉的案件,基层人民法院完成上诉状及答辩状送达程序后,五日内整理好一审卷宗及上诉材料并向中院提交,中院一日内接收,两日内完成审核并移交审判庭办理,最大限度减少一、二审流转时间,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人民群众的诉讼周期。
承诺九:
绿色便民“不停歇”
全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设置便民服务区,配备自助终端设备、电子卷宗阅览室等。开通绿色服务通道,指派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为来院办理立案诉服业务的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立案服务;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突破工作日的限制,全天候为当事人提供立案、领取文书、提交材料、诉讼风险评估等自助诉讼服务。
承诺十:
涉诉信访“阳光化”
建立信访服务接待中心日常接访、领导定期接访、带案下访、约访相结合等接访制度,坚持“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原则,实行首接负责制,不推诿,全力化解信访人的合法诉求,着力解决信访人的生活困难。
日前,经农业农村部公示认定,我省11个农产品入选最新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由此,我省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112个。
这11个农产品分别是:定远猪、广德黄金芽、太平猴魁、李兴桔梗、明光艾草、东至黑木耳、舒城黄姜、无为草龟、旌德梅花鳖、沙沟西瓜、西山焦枣。它们的申请材料经相关地县农业农村部门审核确认和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机构初审合格,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符合登记保护条件,经农业农村部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认入围。
除本次新公示的11个外,此前全省10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广泛分布于16个市43个县(市、区),保护地域范围90.90万公顷,年产量423.22万吨。地理标志农产品证书持有人授权用标单位多,登记证书持有人包括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8个事业单位法人、50个社会团体法人;授权用标单位1544家。登记保护种类齐全,登记种类涉及药材9个、茶叶23个、果品22个、粮油12个、蔬菜13个、水产动物14个、肉类产品7个、食用菌1个。登记保护农产品产能高,全省10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年产能达645.43万吨。(记者史力)
相关推荐
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5月31日,盱眙法院开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朝阳行...
4月29日,金湖法院召开“整治顽瘴痼疾,广纳意见建议”新闻发布会,会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
近日,安徽凤台县尚塘镇派出所联合镇综治办、司法所深入辖区组织开展平安建设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