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贾岭镇:“一村一品”“结对帮扶”促脱贫
今年以来,河南省项城市贾岭镇为全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坚决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的同时,通过挖掘扶贫资源,激发脱贫斗志,锤炼脱贫内功,发展“一村一品”,实施“结对帮扶”,进而使一批贫困户摆脱了贫困,新的一批贫困户随之进入预脱贫队伍。
“一村一品”,让贫困人员有活干有钱挣
贾岭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因村而异,灵活施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依托产业自食其力改变困境,让劳动能力弱的贫困人员,靠跑跑腿张张眼动动嘴获得薪酬。
麻大庄行政村青年党员麻威,创办的项城市黑之源农业合作社,以麻大庄为中心面向全市推广黑绿豆、黑小麦、黑花生、黑谷子等黑色作物种植,开发的“黑之源”系列农产品畅销全国。“黑之源”也成了贾岭当地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麻威主动与本村15户贫困户签订了特色农业种植协议。合作社向贫困户免费供应种子,免费技术指导,并以高出市场价30%的价格回收贫困户的产品。
贾岭镇每个村都有几十亩的闲置坑塘。为“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盘活这些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促进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乃至整个乡村振兴,该镇采取“一收,二治,三包,四管”的步骤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由于一些坑塘长年被个别人霸占,而且不向村里交一毛钱的承包费。广大村民早已怨声载道。为收回这些集体资产,贾岭镇加大了扫黑除恶力度,对侵占集体坑塘的“村霸”实施严厉了打击。
发展水产养殖对水质要求十分严格。为确保水质达标,贾岭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多方筹资对坑塘进行清淤净化,为发展水产养殖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贫困户为主要受益群体,以水产养殖推进脱贫攻坚,增加集体收入为目的和原则,各村优先面向贫困户或结对帮扶贫困户的人员签订坑塘承包合同,或以村级合作社的名誉承包。
坑塘投放鱼苗后,承包方把日常巡视看管任务交给那些劳动能力弱的贫困人员。贫困人员只需跑跑腿张张眼动动嘴,哄赶一下乱钓乱捕者就行。待成鱼上市后,贫困户除每月的工资外还能分红。
目前,白杨树、马店、李店等村先期投放坑塘的鱼苗已长成2斤左右,年底有望大丰收。其他村水产养殖已相继展开。
“贫富结对”,商界乡贤助脱贫
2018年以来,贾岭镇率先在全市成立了村级乡贤联谊会,发展会员1500多名,募集资金1200多万。广大乡贤成了反哺桑梓,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为鼓励乡贤结对帮扶贫困户,让贫困人员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劳动,获取报酬。贾岭镇先后两次向广大乡贤发出结对帮扶倡议。商界富裕乡贤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纷纷与本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进行帮扶。
马店行政村有18户贫困户。为了对这些户进行精准帮扶,市扶贫办工作人员、市中医院驻村工作队、镇扶贫责任人、村三委干部多次逐户走访查看,根据澄清的实底,进行多次研判。通过召开干部会和贫困户会进行因户施策,因人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随后,村委及时向村乡贤会汇报情况。
在外经商的乡贤会长朱久钻得知情况后,迅速组织召开商界乡贤代表会议,商讨结对帮扶事宜。河南宏达新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是马店商界乡贤联合成立的公司,大部分乡贤是公司股东。大家都有汇报家乡的意愿,经过公司股东大会研究一致通过了村委制订的《马店乡贤结对帮扶方案》。全村18户贫困户全部与宏达股东签订了帮扶协议。贫困人员通过担任村里鱼塘管理员、广场保洁员等职获取宏达公司每月不低于300元的薪酬。
如马店村一样,贾岭乡贤采取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贫困户行动计划,已在全镇铺开。(杜高峰 王新扩)
相关推荐
3月26日,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残疾人陈霞的家里热闹非凡,十多位爱心人士正热火朝天的帮她家维修漏水的房...
日前,宝鸡市眉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王某家中突发大火,导致原本就贫寒的家庭陷入困境。3月12日一大早,宝鸡市...
3月11日,“阳光伴我行”集善明门儿童轮椅捐赠仪式在陕西省宝鸡市举行,161辆轮椅将陆续下发到各县区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