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乡愁产业富民之路
近日,“全国党媒社长总编丽水行”采访团来到缙云县釆风,据介绍缙云烧饼产业年销售额从4年前的4亿元上升到了现在的18亿元。如今,缙云累计培训烧饼师傅1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开出示范店440多家。
一个烧饼走向世界,一年产值18亿元;一方民宿尽显乡愁,一年创收5.6亿元……丽水市缙云县的乡愁经济声名远播,全县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9年高位增长。
无处不在的乡愁经济,也成就了缙云的五彩农业。建县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缙云,素有“中国麻鸭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茭白之乡”等美誉。近年来,该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禀赋,积极打造两黄、两白、一灰、一红、一黑的“五彩农业”高效集聚园区,带动农民走出了一条以五彩农业为代表的乡愁产业富民之路。
一个个烧饼、一碗碗土面,一只只麻鸭,这些饱含着缙云人思乡之愁的农产品,通过当地政府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做大产业,显现了较好的富民效应。全县1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缙云烧饼和黄茶的“二黄”、缙云爽面和茭白的“二白”、缙云麻鸭的“一灰”、缙云杨梅的“一红”,再加上菜干的“一黑”,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山间土货,构成了缙云的“五彩农业”大蓝图,创造了诱人的效益。
缙云烧饼。五彩农业的“当家法宝”。2013年以来,缙云县成立“烧饼办”扶持烧饼产业走品牌发展之路,缙云烧饼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累计培训烧饼师傅9762人、烧饼大师5人,在全国开出示范店443家,成功进军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等8个国家。2018年缙云烧饼卖了18亿元,平均一个烧饼桶一年产出30万元。如烧饼大师赵一均,一个桶一年可产出150万元,可谓“一桶值千金”。
据悉缙云有缙云黄茶、缙云茭白、缙云爽面、缙云麻鸭、缙云杨梅、缙云干菜等特色产业。
缙云黄茶。位于海拔500米以上,有“三黄透三绿”等特点。缙云县打造高山有机茶品牌,建成黄茶基地1万多亩,产值6300万元。缙云黄茶平均可卖2100元/斤,最高可卖到15000元/斤,与西湖龙井一起入选G20杭州峰会用茶。
缙云茭白。作为“中国茭白之乡”,缙云是全国最大的茭白生产基地,种植面积6.5万亩,占全国的8%。光在缙云,茭白产业从业人员多达3.5万人,产量10.7万吨,带动全产业链产值12.5亿元,造福一方百姓。
缙云爽面。缙云县大力扶持传统小吃爽面,打造富民新品牌。目前,缙云县已累计培训爽面师傅1000多名,建成当地特有爽面原材料小麦示范基地7200多亩。据介绍,在舒洪镇,通过旱改水,该镇已建立300亩左右的908小麦示范基地,专人种植,定向供应,保证缙云爽面品牌的纯正性。除了缙云爽面博物馆和908小麦示范基地外,今年年底,该镇植根爽面文化的麦香文化特色街也将建成。
缙云麻鸭。麻鸭是缙云历史经典农产品,有300年历史。目前,该县拥有麻鸭饲养量29万只,鸭农年收入2024万元;还有1万多名鸭农在省外养殖麻鸭,产量达1000万只,产值近20亿元。加入“丽水山耕”品牌后,缙云麻鸭从60元/只卖到了128元/只。
缙云杨梅。缙云县发挥“浙江绿谷”优势,在不同海拔种植杨梅,延长采摘期。
目前,该县有杨梅种植面积3万余亩、产量9700余吨、产值1亿余元。“仙仁”牌杨梅被誉为“浙江最甜的杨梅”,均价可卖到40元/斤。当地的杨梅节上,一颗重45.2克的“杨梅王”拍到6000元,单篮“最甜杨梅”拍到30800元。
缙云干菜。缙云烧饼的走红,有效带动了缙云菜干产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该县菜干种植面积4500多亩,产量300多万斤,产值3200万元,2018年面积将达7000亩。
其中,茭白产业、杨梅产业不仅让缙云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还在东西部扶贫结对中,助力四川南江的农民脱贫致富,引来80多家各级媒体关注报道,缙云茭白师傅更是成为扶贫明星。
乡愁产业的内涵也由农业向旅游业延伸。依托缙云的秀美风光和悠久历史,游仙都、赏河阳、飞羊上、漂普化、观花海、蹬驴道,乡愁旅游别具风味;依托有历史和故事的古民居,精心打造“缙云乡墅”品牌,成就不一样的野趣。仙都轩辕街48家民宿成立“仙都轩辕民宿部落”,成为丽水市最大的民宿集聚区。2017年,该县民宿接待游客356万人次,营业收入5.6亿元。
乡愁里蕴含着大产业,产业中承载着浓浓乡愁。这就是缙云的乡愁产业富民之道。
相关推荐
据来自千阳县农业农村局的消息,按照“一年创建、两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未来三年千阳县将投入资...
摘要:陕西杨凌,春耕正酣。 麦田边、实验室,种子的繁育正在加速;茶舍里、大棚中,新技术新品种带给职业农民“...
原标题:科技×农业:“中国蔬菜第一县”的产业升级之路说起山东莘县,别说其他省份,就连山东省内也有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