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抓帮扶 多业促增收
——舞阳县保和乡楼宋村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决胜扶贫攻坚战
近年来,漯河市舞阳县保和乡楼宋村紧紧围绕增收帮扶,大力发展葡萄、食用菌产业,积极引导返乡创业,着力推进光伏扶贫,走出了合力抓帮扶、多业促增收、共筑致富路的增收脱贫新路子。
葡萄长出“金颗粒”。该村根据全乡规划,立足村内实际,引导产业大户和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葡萄规模种植。为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制定出台产业奖扶办法,对发展葡萄产业的贫困户每亩补帖1000元,解决贫困户资金投入困难问题;组建葡萄种植合作社,由合作社引进优良葡萄品种,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土地流转、销售服务等,消除群众后顾之忧。2016年以来,该村立足葡萄产业发展,在开展葡萄装箱市场销售的同时,有机结合乡村旅游,连续三年举办葡萄采摘节,楼宋葡萄已成为远近有名的葡萄采摘、旅游休闲基地,年入园采摘游客达4万人次。目前,楼宋村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30亩,全村85户农户参与葡萄种植产业,34户贫困户发展葡萄种植96亩,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7人。
香菇成为“增收菌”。2017年,该村与县华宝农业达成合作,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占地113.5亩,建设香菇大棚118座,年产香菇100万公斤,是楼宋村继葡萄种植之外的又一农业带贫品牌。该基地采取到户增收入股分红、贫困户承包大棚、到基地务工就业等,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三赢”的好局面。一是实现分红增收。到户增收方面,投入项目资金51万元,带动91户贫困户在3年中户均分红增收2000元。二是实现租赁增收。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群众免费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引导6户贫困户承包香菇大棚,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三是实现务工增收。务工就业方面,该村贫困劳动力21人在食用菌基地务工,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光伏发出“稳定财”。在推进特色产业带贫、带动企业投资带贫的同时,该村抢抓国家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规划建成了规模325千瓦村级光伏电站。目前,光伏电站已建成并网发电,年发电收益10.9万元,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通过设置村级保洁、护林、治安巡逻、政策宣传等公益岗位,带动54名贫困人口通过参与公益实现增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返乡念好“致富经”。引导群众充分就业,是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有效举措。楼宋村部分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有效解决增收问题,但其他贫困劳动力大部分为病残、老弱或居家不能外出,就业难、增收难。为解决这部分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2016年,楼宋村动员本村在外创业有成人员宋亚江返乡创业,投资300万元建成金福楼调味品厂,占地面积15亩,安排就业27人,引导本村贫困户5户6人入厂务工,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引导本村村民投资20万元建成森森服装加工厂,安排村民就业21人,带动本村3名贫困人口就业,年增收1万元以上。两个企业建成后,不仅有效发挥带贫作用,而且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6200元。
产业兴则群众富。目前,楼宋村先后建成2个带贫企业(金福楼调味品厂、森森服装加工厂),组建2个合作社(振贤葡萄种植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合作社)。34户贫困户直接参与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劳动力长期稳定就业31户39人、短期务工72户96人。光伏电站带动54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随着各类扶贫产业的持续加快发展,楼宋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3万元;贫困户户均得到3项以上增收帮扶措施,户均年增收稳定在5000元以上。(王海方 张利民 )
相关推荐
据来自千阳县农业农村局的消息,按照“一年创建、两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未来三年千阳县将投入资...
摘要:陕西杨凌,春耕正酣。 麦田边、实验室,种子的繁育正在加速;茶舍里、大棚中,新技术新品种带给职业农民“...
原标题:科技×农业:“中国蔬菜第一县”的产业升级之路说起山东莘县,别说其他省份,就连山东省内也有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