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名义”—追记时代楷模鲁南制药原董事长赵志全
“人民的名义”的热播更加印证了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老百姓永远加热爱尊敬那些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基层共产党员代表,赵志全这个喝沂蒙的水、吃沂蒙的煎饼、土生土长的沂蒙的儿子用生命为红色沂蒙精神增添了新的注解。
赵志全在他57岁的生命历程中,一次次扛起改革的大旗,从最初的探索承包制、三项制度改革,到确立股份制,再到弥留之际确立的公司运行体制,他用生命书写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担当与追求,回答着“究竟怎样搞好企业改革?办好企业为了谁?企业家活着为了什么?”等深层问题。
农民的儿子 三十岁的厂长
1956年,赵志全出生于山东费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82年,他从青岛化工学院毕业后回到了沂蒙大地,分配到了当时的郯南制药厂。
郯南制药厂,是1968年由几个下放干部在郯南农校建立的校办工厂。“在我刚开始工作的前几年,虽然是普通的技术人员,但总憋了浑身劲,想干出点样子来,可不管如何努力,厂子还是越来越不景气。”喜欢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就是那时候养成的赵志全,当时他总琢磨两个问题:厂子为什么经营不好,怎样才能好起来。
1987年,临沂地区对郯南制药厂进行首家公开招标承包经营试点。在接下来的公开招标中,有备而来的赵志全脱颖而出,一举中标担任了该厂的厂长。那年,这位新厂长才刚刚30岁。
这时这家制药厂账面资产只有19万元,启动资金只有2万元,仓库的原料仅能维持3天生产……赵志全能力挽狂澜吗?众多企盼、观望、怀疑、担忧的目光立即投向这个在沂蒙山老区深处的村落中长大的农村孩子,这个大学毕业刚5年的年轻人。
创业伊始,赵志全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一系列弊病,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一方面要更新观念并奋力冲破体制的桎梏,另一方面他把目光投向了产品的更新上,他深知适销对路的王牌产品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在自身科研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与山东中医学院合作开发的国内首创新药“银黄口服液”,投产后年产值达3000万元,利税超过1200万元。三年之后,郯南制药厂正式更名为鲁南制药厂,年产值已达到1700多万元,利润160万元。“淘”出银黄口服液救活“死厂”。
改革大刀阔斧,振兴如火如荼
“死厂”重生了,科技创新使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个时候的赵志全,目光看的更远。设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3年,又扩建新时代药业,成为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医药基地。赵志全带领企业创造了奇迹,也创造了一种企业精神:改革创新的精神,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顽强拼搏、战胜困难的精神,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核心地说就是“不怕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鲁南精神,这是鲁南制药建49年来特别是承包经营30周年以来企业成长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
得之于民 还之于民
鲁南制药还视社会责任为己任,为400多名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示范单位名单;先后投入200万元,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发起了“鲁南制药用爱解冻”专项基金活动,为ALS患者(渐动人)免费提供药物;捐助1000多名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贫困山区打井修路、社会文化、抗震救灾、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超1亿元。
2014年11月14日深夜11点,赵志全签署完最后一份关于企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后,猝然病倒在办公桌前,再也没有醒来,年仅57岁。
2015年11月12日,山东省委宣传部追授赵志全同志为“齐鲁时代楷模”。2016年,9月,中宣部追授赵志全同志为“时代楷模”。
面对2017年医药市场新形势,鲁南制药的接棒人、带头人张贵民表示:鲁南制药将巩固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增强定力,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用创新引领科学发展,用服务推动转型升级。
相关推荐
11月7日,中国网县域经济频道与中诚炭基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国家农业物联网工程实验室会议大厅举行。...
2019年11月2日—3日,为期两天的洞见学院“国家产业政策与项目资金申报专题峰会”在北京骏马国际酒店隆重召开...
英媒关注中国研发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车:比现有高铁快3倍参考消息网5月4日报道英媒称,在中国的“超级高铁”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