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情——张忠明摄影艺术赏析
张忠明,男,中共党员,河北景县人,生于1961年11月。现就职于靖远煤业集团王家山煤矿党委工作部,政工师。自1991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至今,其摄影作品曾多次在省、市、区及靖煤集团报刊发表并多次获奖。在王家山煤矿有钱电视台建设初期,他集摄像、拍摄、编辑制作于一身,从地面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到井下采掘工作面的艰苦环境,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见证记录着矿区的发展变化和精彩瞬间,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厉练着坚强执着的职业道德,为广大矿工、家属乃至王家山镇广大居民带来许多欢乐,为煤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煤矿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无论是地面或井下,点多,面广,线长是煤炭行业的一大特点,你刚赶到一号井,正准备采访,又接到相距数公里外的五号井釆访请求,肩扛摄像机、手持照相机不停的忙碌 ,加之当初的编辑设备落后,吃饭,休息经常被繁忙的工作所占去;井下摄像、拍照更是困难,行走不同于地面,特别是当初的井下环境差,光照低,巷道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即要保护好拍摄器材,又要拍摄好领导检查工作的实际情况,着实是一大难事,如果遇井下工作面潮气重,雾气大,摄、照像器材随时遭遇自动保护,无法正常工作,为防止发生这种情况,就得在入井前用塑料袋和厚厚的棉衣将器材包裹起来,到达拍摄地点后,又以最快的速度打开机子,边擦拭镜头边拍摄,确保拍摄画面质量。有时为拍摄一组完整画面,不得不在狭窄的环境中弯腰弓背摄取有价值的画面;拍摄井下工人的劳动场景,在他看来,也要投入真感情,只有和工人们打成一片,才能顺利的完成采访任务,达到预期的采访目的,在他每次到现场前就提早主动把自已的脸弄黑,当工人们见到他的脸和自己一样黑时,那种热情和亲切感完全溶入到一起,远远胜过一百句的囗头说教,对顺利完成釆访任务起到了主导作用;为了练就过硬的拍摄技能,他特意到木厂打制了一块长度、重量与摄像机相等的木块,下班后在家中苦练,为此妻子笑他是“神经病”,为不落个“神经病”的笑谈,索性自已也买了一台不同型号的摄像机,用以练就过硬本领,目的是拍摄好电视新闻,给广大职工、群众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不辜负领导和大家对他的期望和信任;他常说,矿山就是我的家,我要把家中的每一个成员拍摄的更美更靓丽。他经常深入井下一线,抓拍工人们的劳动场景,以真实的镜头记录真实的人和事,让职工家属深切感受到亲人在井下劳动的艰辛与负出;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是他最操心的一件事,20年前的大年三十的晚上八点,是矿区最热闹、最期待和最幸福的时刻,办公大楼前,人头攒动,全矿的职工及家属几呼全部聚集到这里,观看一年一度烟花爆竹的燃放,可井下作业的职工却只能在电视上观看,为满足他们的热切要求,只有从始至终肩扛近10公斤重的摄像机不停的拍摄,手冻木了,就抱在怀里继续拍摄,只为一个心愿,那就是让井下作业的职工,同样感受到矿山的节日气氛和美丽景色;他是一个对工作极为负责的人,哪个家庭特别困难,哪里发生新闻事件,他都会主动出击,用镜头捕捉记录新闻事件,给相关部门提供救助依据;当年能源部劳动模范许国栋和实干家高国顺的先进事迹都是在他的努力下见诸报端,给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工作中的苦、脏、累、险对他已习以为常,他在洪水中冒险拍摄水灾所造成的损失,如实的向国家争取灾难救助,在火灾现场,不顾生命危险,真实记录火情及救火英雄,并及时结予宣传报道,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煤矿开采经常与小窑发生开采矛盾,深入井下塌陷区采录镜头己是家常便饭,一次次为国家免回了损失;帮助弱势群体更是他的一大善举,一位小学生放学时,路过火车装煤处,被外露钢丝绳牵引轮将右腿绞断,他及时拍摄记录了事故现场,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其送往医院救冶,为后期法庭调查、理赔及工作按排提供了依据。
30年来,矿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矿电视台的8台摄像机、6部照相机,也都从他手中更新换代。所有的摄像机、照相机都为他提高摄像、照相技术提供了硬件技术支持。同时,他还经常对摄影爱好者给予技术指导和帮助,受到大家的喜爱。他对摄像机和照相机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内心深处感谢所从事的这份职业带来的无限荣光和给广大观众带来的无限快乐,用他手中的长枪短炮,记录着生活,记录着人生,记录着矿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30年来,恪守职业道德,从未以镜头谋私利,从不以画面寻私情,工作零失误,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赢得了荣誉,赢得了自尊,赢得了快乐,赢得了幸福。
30年的忙忙碌碌,30年的快乐幸福时光,弹指一挥间,矿山也有建设初期的尘土飞杨、荒凉一片,变化为如今的高楼耸立,鸟语花香的现代化煤城,他用手中的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了它的成长与变化,自豪着自己从事的这份神圣职业,骄傲着自己是新闻战线上的一员,并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成为集团广播电视台特聘记者、白银市新闻摄影学会会员、《白银日报》、《甘肃工人报》、《中国煤炭报》、《大众健康报》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并利用自身优势,曾在交通事故现场组织工人、农民,成功抢救3名事故者的生命;为农民兄弟的合法权益给于舆论支持;呼吁社会力量向该矿职工许万录亲属实施病困救助达20余万元。
他始终牢记着一位良师益友鼓励他的一句话:做我们这份工作,新闻工作者要有社会责任感!现如今,60岁的他,指导着妻子经营着一处小型照相馆,继续发挥余热,服务社区广大居民群众,还时常对家庭困难者提供帮助,为30年的职业生涯和新闻摄影历程写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相关推荐
他敢担当、能作为,扎实推进各项警务工作做实做精;他谋发展,求创新,积极探索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新路径;他解民...
一支精致的毛笔、一张古朴的木桌……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白银市靖远县的张永和开始了他一...
(田聚成 王长安 常 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