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时代宣传思想战线上的“拓荒牛”
——记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思文
眼前的他,与人说话时,始终保持着一份自信温和的笑容。一双眼睛透着一股锐气和智慧,这就是被誉为宣传战线的“拓荒牛”、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许思文。
率先在全国破题新乡贤文化建设,其经验入编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学案例;先后推出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夫妻岗王继才夫妇、全国重大典型连云港市“雷锋车”组、连云港市首位全国道德模范方敬、江苏时代楷模钟佰均、税务“爱心妈妈”团队;组织中央主流媒体16次与赣榆“零距离”接触,开创了中央媒体密集聚焦宣传一个县区的先河……“很多方面的做法都是破天荒头一回”,几乎所有采访过他的记者,都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近年来,作为一名基层宣传干部,许思文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锐意创新、大胆履职,不遗余力地推进新的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让一面面鲜活的典型旗帜,激发向上向善力量
这些年,许思文开展思想宣传工作得出的经验就是典型引领,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落地生根。他常说,树好典型,宣传工作就为社会树起了一面面鲜亮的旗帜。他先后成功推荐了连云港市“雷锋车”组、开山岛夫妻哨、姜霜菊为全国重大典型,实现了连云港历史上全国重大典型的突破。
成功推介连云港成为全国“十大幸福城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经验做法得到中宣部批示肯定;推动“雷锋车”组、“步班邮路活雷锋”葛军入选50个全国学雷锋示范点和标兵,成为全省唯一双入选城市。他也因此先后获中宣部表彰“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形势政策先进工作者”“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江苏省劳动”等20多项国家和省市荣誉。
那些年,许思文先后共推出了几十个先进典型,其中不少事迹材料都由他亲自撰写。
在边防孤岛,他发现了以海岛为家,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用生命铸就精神丰碑的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在乡村,他发现了倾尽一生积蓄200多万元,帮助260多名寒门学子上大学的现代乡贤、全国道德模范方敬;在边远山区,他发现了坚守山村教育30载,把爱洒向山村孩子的全国最美教师柏纪荣;在车站,他思考如何把49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学雷锋的连云港市“雷锋车”组推向全国……许多典型,许思文一跟就是好几年。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在与一个个先进典型的朝夕相处中,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实质。“时代的进步离不开道德的引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道德力量的推动。让思想道德建设根植人心,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社会新风尚,必须持续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向上、向善力量。”许思文感慨道。
“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而出发!”这是许思文从市委宣传部调任赣榆区任宣传部长时,写在工作笔记本扉页上的一句话。当时,不少人问:“基层宣传部门工作压力大、困难多,经常加班、那么忙,你还去?”他不加思索地说:“组织需要我就去,忙一点、累一点,不算什么。”凭着这份执着,他走遍了赣榆的每一寸土地,将他的全部热忱都投入到他所钟爱的宣传事业中。
短短几年时间,赣榆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乡贤文化享誉大江南北,“乡理乡亲”理论走乡村受到中宣部领导肯定,连续四年获评江苏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及提名奖,推出全市首位全国道德模范、“现代乡贤”方敬,江苏“时代楷模”钟佰均、赣榆税务局“爱心妈妈”团队,赣榆成为全省唯一拥有1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名省时代楷模的县区……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背后,凝聚了许思文全部的智慧与汗水。
但许思文并没有满足,他明白,要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前行。
宣传思想工作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创新始终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和源泉
如何让新乡贤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如何为全省新乡贤文化建设工作破题、探路?面对这些问题,许思文深知,唯有脚踏实地和创新钻研,才能寻找到以新乡贤文化引领新的时代乡村振兴的最新路径。
早在2016年底,许思文就决定要立足“早”字,为全省新乡贤文化建设工作破题、探路。他开始积极谋划,创造性地在全区范围启动新乡贤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开展新乡贤荐评、示范、涵育、汇智、传承、礼敬六大工程,2000多名新乡贤脱颖而出,村村建有乡贤榜,镇镇建有乡贤广场、乡贤园,区里建起全省首家县区乡贤馆。一时间,尊贤、崇贤、学贤之风劲吹赣榆大地。
“这些乡贤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许思文说,以乡贤的事迹感染人、以乡贤的品行激励人、以乡贤的精神鼓舞人,这是我们弘扬传统乡贤文化的意义所在。
成功的“赣榆经验”得到了国家、省、市的高度评价,入编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学案例,“新乡贤文化”成为赣榆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新乡贤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全国标杆。
许思文常说“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和源泉”,在创新中激活再造传统,在传承中为今天汲取能量,这是一个时代命题,也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肩头的责任、心中的使命。
2018年11月12日,以全国优秀教师柏纪荣为原型的原创现代京剧《大树成荫》,惊艳亮相第二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在南京荔枝大剧院精彩上演,该剧用充满深度与温度的作品点燃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流盛会,用暖心和感动传递出为人师表、爱心奉献、淡泊名利、德行天下的大爱内涵。而这,仅仅是许思文通过文艺创作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一个缩影。他多次主持召开创作研讨会,布置创作选题,听取专家意见,大力推动艺术创作工作,形成“重大题材直接抓、重点题材指导抓、重要题材参与抓”的工作思路和“规划储备一批、创作提升一批、宣传推介一批”的发展格局,现代京剧《德耀中华》《九月菊》、电影《烽火抗日山》《智取赣榆城》等一大批新作、佳作不断涌现。
“这几年来,许部长带领我们把繁荣文艺创作,构筑赣榆文艺高峰作为工作方向。建立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基金,设立‘海州湾文化奖’;举办‘二道街’手工艺品大赛,出版《人文赣榆》九卷本等系列文艺作品,这样的好事、实事、大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有些我们没想到的,他想到了;我们想到的,他做到了,现在大家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一位文艺创作者激动地说。
如何让赣榆的古老文化在新的时代下焕发生机,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这是许思文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赣榆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徐福文化”是这里“四大文化名片”之一。近年来,赣榆持续以“徐福文化”为媒,主动推动文化走出去,讲好“赣榆故事”。许思文以此为契机,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现代化文化手段着力提升赣榆文化发展质态。
2017年,成功举办第十届徐福故里海洋文化节“徐福文化与健康世界”主题论坛,《最美是赣榆》大型电视晚会吸引30多万观众通过微信、手机台收看;韩国前统一部部长、韩中亲善协会会长李世基,日本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公使四方敬之等中日韩政要学者百余人齐聚赣榆,“徐福文化”已经成为赣榆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许思文落实推动赣榆与中央新影集团等联合拍摄大型抗战纪录片《青口十八勇士》,与八一制片厂合作拍摄红色电影《青口十八勇士》;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群众》杂志等分别以直播和专题报道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报道抗日山精神。率先打造民俗文化地域品牌,“二道街新春大集”、塔山民俗文化节、石桥桃花节……一项项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了赣榆文化新现象。
做好思想文化工作,首先必须练就思想文化的过硬内功
思想是时代之母,理论是实践之源。作为宣传系统的一名领导干部,许思文深深认识到,只有把自觉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实际行动,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创新理论的统领作用。
党的理论工作者权威,不仅来自于渊博的学识,更来自于人格的魅力。许思文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之中,用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传播真理之光,作出了表率。许思文把“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作为治学追求,从不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几十万字的专著和论文,全是自己的心血和智慧;作为一名理论教员,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心中仍然想着他的理论撰写。
许思文提倡加强宣传思想理论文章撰写工作,凝心聚力唱响时代主旋律。这些年,他笔著不断,先后在《人民日报》《群众杂志》《学习时报》《新华日报》等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坚守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凝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用优秀传统文化厚培文明乡风》等100多篇理论文章,显示出良好的理论和业务素养。笔耕之余,他还注重将理论研究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沉下心来撰写地方经济文化思考课题,由他撰写的《连云港文化论》《连云港率先发展研究》《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多部著作,先后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奖。
时光荏苒,岁月静好;负重前行,历练沉淀。多年来,许思文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初心,全身心投入到党的宣传文化事业中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热忱努力,为党的事业作出了贡献、增添了光彩,他是时代宣传思想战线上不折不扣的“拓荒牛”。(郭志国)
相关推荐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4月27日下午,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政府召开“五一”劳模先进代表座谈会, ...
四月的景泰大地,春风送暖,花开娇艳。 记者踏进景泰县玄道理疗馆,一位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王女士将一面...
从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到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驻村干部便成为千千万万个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