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书法家刘志荣:守正创新 勤于创作
“汧水悠悠去似絣,远山如画翠眉横”。这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庄赞美陕西千阳的诗句。宝鸡市千阳县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燕伋的故里,山清水秀,文化隽永,人杰地灵。燕伋被称为中华尊师第一人,当地的燕伋望鲁台号称中华尊师第一台,遐迩闻名。书法家刘志荣就出生于此地,长于此地。他幼年随祖父描红摹帖,九岁起,他就为本村村群众书写春联,多年坚持不辍,书法艺术从此就在他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各种大赛崭露头角
80年代刘志荣在凤翔师范上学期间,老师们悉心育其美术之理,教其书法之技,使他对书法艺术有了初步认识。在西安进修期间,他系统学习了中西文化比较和艺术概论,深钻细研中华古诗文和书画知识,加之名师教授的精心指点,使他对书画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更高的艺术追求。1988年5月,他参加西安市高校“文化艺术节”活动,荣获书法作品比赛一等奖,诗歌作品二等奖,美术作品三等奖。之后,他又学书于西安书学院,得遇钟明善、雷珍民、吴三大、陈建贡、卫俊秀、茹桂、李成海、赵熊等多位导师指导,亲临他们的教诲,对各种书体和篆刻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多年来,他坚持临习经典法帖,心追手摹,师古不泥。同时兼修诗词格律和各种对书法大有裨益的知识,纵撷横取,增益修为。他为人谦和,善于请教,博采众长。 他一边虚心学习,一边坚持创作,先后参加了"第八届全国书画艺术大赛"、"全球华人书画艺术大赛"、"不负韶华 只争朝夕全国书画展"、“华夏晋道杯全国书法大赛"、 "重走长征路喜迎十四运全国书画展"、“万人同书中国梦全国书画展”、“陕甘宁三省十一县区书画展”、“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书画情作品展”、西安市雁塔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作品展”、韩城市"毛泽东诗词全国书法展"、宝鸡市"书写伟大复兴的时代画卷书法展"、宝鸡市"中国梦劳动美书法美术优秀作品展"、宝鸡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法美术获奖作品展"等各种展赛,并获其中奖项30余次。他的作品在《兰亭书画艺术专刊》、《秦风》、《陇县文化志》、《陇州翰墨》等报刊和书籍发表和刊登。一些作品被宝鸡市图书馆、宝鸡市档案馆、陇县档案馆、千阳县档案馆、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收藏。
潜心于提高艺术素养
刘志荣说:在书法方面,他永远是一个初学者,学习是终身的事业。多年如一日,他坚持学习书法理论,不断提升书法创作水平。他2018年、2019年连续考取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软笔书法九级证书和中国美术学院软笔书法九级证书。他现为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会员,中国国画院宝鸡分院副院长,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宝鸡书会副会长,宝鸡市标准草书学会副会长,宝鸡市书画家协会理事,宝鸡市职工文联书法家协会理事,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宝鸡市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会员,宝鸡市诗词学会会员。
他说:“书法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重视加强自身修养,同时坚持培育书法后继人才。他长期从事教学和书法培训工作,其中有不少学生在书法艺术方面成绩显著,有的已成为当地书协和文化教育等部门的领导和骨干。近年来,他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下乡和采风活动,为推动基层单位和群众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多次受邀为部队、消防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书写作品,并为多家公司题写商标和牌匾等,深受大家的好评和肯定。
热心于开展公益事业
书法家刘志荣多次为地震受灾地区、洪涝干旱灾区踊跃捐款捐物。2008年5月,他为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2010年4月他为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共计折合人民币5000多元。2009年他组织单位员工紧急募捐10多万元,个人捐款2000多元,并随单位去安康市慰问了受灾群众。近年来,他随公益组织先后为湖北、黑龙江等省和陕西省各个地区的抗疫勇士和有关单位捐献书法作品500多幅。
去年4月,刘志荣给宝鸡市金台区中山西路社区、高新区天玺台小区抗疫人员捐献书法作品50多幅。今年春节前,为宝鸡市渭滨区领军文体科技中心、渭滨区消防大队、金台区峡石镇等单位群众义务书写春联1000多幅,为周围群众书写春联200多幅。
近几年,他先后为社区、医院、敬老院、消防部门、学校、乡镇等单位群众义务书写对联和其他书法作品达数千幅。作为一名党员,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不断创作符合新时代的新作品、好作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刘志荣在为弘扬社会正能量、不断宣传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让群众感受到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 ( 卢志平 秦思平 )
相关推荐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4月27日下午,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政府召开“五一”劳模先进代表座谈会, ...
四月的景泰大地,春风送暖,花开娇艳。 记者踏进景泰县玄道理疗馆,一位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王女士将一面...
从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到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驻村干部便成为千千万万个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