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英——从“心”出发 守护心理健康
杨海英,主任医师,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大科副主任,心理科13病区主任,济宁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省临床重点专科心理科学科带头人。任江苏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公立医疗机构高级专家诊疗中心专家和司法鉴定人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省司法精神病鉴定学组成员;淮安市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学会分会副主任委员,市心理科专业质控委员、市科技咨询专家、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市残疾等级评定专家、医疗损害鉴定专家等。
守正创新 勇攀科研高峰
“临床和科研相辅相成,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临床。”秉持这样的信念,杨海英在高质量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科研立项是科研工作的重点。2014年,我院新引进一台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用于抑郁症等方面的治疗。杨海英此前在北京安定医院进修过电休克和经颅磁刺激技术,她以此为题进行申报。对于当时刚走马上任十三病区科主任的杨海英而言,除了日常的病房管理工作,还有一周两次的门诊,根本没有闲暇时间静下心来做科研。为了收集数据,她积极与每一位病人沟通做治疗,周末时间到科技局去查新,利用碎片化时间写文章。那段时间,杨海英办公室的灯经常到很晚才熄灭。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申报的科研立项顺利结题!
在实际工作中,杨海英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多次荣获“淮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项。2020年,获评省第十九次精神医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同年获市第十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她领衔的十三病区在2020年被国家卫健委医政司评为“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2021年被评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
用情服务 彰显医者仁心
从医29年的杨海英,看过形形色色的病人,也遭遇过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她依旧能够坚守如初,用一颗博爱之心对待患者。
2014年,杨海英被任命为心理科十三病区主任。从普通医生成为科主任,对杨海英来说,身上的担子变得更重了。一天晚上,一名因学习压力过大而焦虑抑郁的小患者在病房与父母发生争执,把头蒙在被里不肯吃饭,也拒绝与医护人员交流。杨海英得知后,走进病房查看患者情况。谁知刚说了一句话,小患者突然从床上跃起,一脚踹向杨海英的胸膛,她瞬间踉跄倒地。倒下的那一刻,杨海英感觉一阵眩晕,呼吸有些困难。缓和片刻后,她才缓慢地被人扶起。正当所有人对小患者的行为感到惊愕和愤怒时,杨海英笑着摆摆手:“没事没事,我相信孩子不是有意为之,等他想聊的时候我再来。”
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小患者,后来主动找杨海英道歉。她没有一句责备和训斥的话语,真诚引导和排解小患者的焦虑情绪。知道孩子情绪波动非常大,杨海英与团队研判讨论,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住院治疗20多天后,小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大缓解。出院时,他对杨海英送上最真诚的感谢。一年后,小患者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向杨海英发来报喜的信息。
矢志不渝 践行初心使命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初始阶段,病毒致病力强,标准规范缺乏,防控经验不足,感染风险大,疫情防控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院党委决定,在2月14日到3月26日的40天时间里,将十三病区作为重性精神病过渡病区,收治刚入院的精神疾病患者。杨海英接到通知后,秉承党员“冲锋在前”的原则,立刻投入到工作任务布置中。
起初,没有核酸检测技术的支持,确诊是否患上新冠病毒,只能依靠胸部CT结果和询问患者的接触史旅居史。这对医生来说是一项极其高难度的工作。杨海英说:“那时候,每天都是好几份上级下达的文件,我们都是根据新文件的标准现学现用,对每一个病人都要详细地判断。”而精神病人自我意识不足,病房管理十分困难。医护人员每天穿着防护服为他们喂饭、穿衣、清理大小便等。作为负责人的杨海英,还要时刻关注医护人员的情绪,每天早教班的时候都会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在过渡期间,十三病区共收重性精神病人 148人,无一人出现感染。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日积跬步者,不半途而言弃。杨海英说,行医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这些信任激励着她在精神心理卫生医学这条路上行稳致远。 ( 程 思 )
相关推荐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4月27日下午,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政府召开“五一”劳模先进代表座谈会, ...
四月的景泰大地,春风送暖,花开娇艳。 记者踏进景泰县玄道理疗馆,一位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王女士将一面...
从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到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驻村干部便成为千千万万个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