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画家胡建军的“焦墨”中国风
初见巨幅焦墨画《五百里黄山氤氲图卷》,为之震撼,五百里黄山跃然纸上,黄山云水在99米长卷中喷薄而出,奇松怪石扑面而来,在其前,犹如畅游这浩瀚云海与松石之间。画家朱峰创作此画历经半年,胡建军作为朱峰的学生全程参与该画创作,在黄山之中穿行,爬峰探谷,风餐露宿,他说:“黄山松的精神,也是朱老创作的精神,朱老师无论是技艺还是品格都让人由衷敬佩。”
胡建军作品
胡建军居于黄山之中三十余载,日日习画,画作早已飞身山外,但却不为周遭所熟知,是一位专注于自身修行,执着于艺术表达,为人低调谦和,作画很有灵性,却依然埋头努力,笔耕不辍的儒雅之士。
出身书香世家,其外曾祖父早在光绪年间出任仙源书院校长,开太平县新式文化教育之先声,在战乱年间创办“太平县乙种商业学校”。其父亦执教多年,自幼教他练习书法,毕业后到黄山工作,仍坚持习练书法,并开始自学绘画,专研花鸟画。
深具文化慧根的人,其先天禀赋必依赖于后天的学养积累和品性修为得以彰显。胡建军后天的勤奋与自律,不仅为其在艺术上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也因此结缘了对其影响至深的恩师耿明。当年他因工作关系调离云谷索道时,房间的床下堆满了习练书法、画作的报纸,整整几十摞。身边的朋友为其努力与坚持所感动,更为其在画作上显露的灵性所惊艳,将其引荐给耿明先生。
据悉,耿明从不收学生,但胡建军是唯一弟子。他曾说:胡建军画的虾有齐白石之遗韵。胡建军画虾,通过多年的观察,不断临摹、习练,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买虾,总要在玻璃缸里养上几只日日观察。一次他惊喜地发现小河虾竟蜕出一整张晶莹透亮的壳,大自然赐予的那种无法比拟的美与精致成为他研习的素材。
胡建军作品
除喜画虾外,蝉是胡建军爱画之物。“比如蝉的翅膀特别轻薄却仍有漂亮的纹路,比如腿上有细小的脚。若不观察的如此仔细透彻,又怎能画出此般灵动之物,而不仅仅是栩栩如生。”在他看来蝉有知足常乐之意,他视蝉之知足为其人生所追求之境界,幼时他常以逮蝉为乐,习画后将蝉做成标本随身携带以便时刻端详。
“中国画讲究意境与神韵,也是抒发自我情怀,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观其《生命畅想》,蝉栩栩如生,蛰伏在绿叶上,呼之欲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岁月容易把人抛。”画面有意境,画外有精神。一幅画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画家对实际生活感觉的深入。
耿明是位极其认真的老师,却从不吝啬对胡建军的鼓励,即使是在习画初期,他也总能找到画中的闪光点。耿明曾对他说:“你每天生活在黄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画山水太可惜了。”在恩师的指引与鼓励,他开始了山水画的创作。
如果说他的山水画起步得益于耿明,那发展与升华则得益于朱峰。师从朱老后,他学习以焦墨作画,不断临摹梅清、石涛、渐江、张仃等名家之作,博取各家之长。扎根于黄山,潜心体味黄山真景,每日习画孜孜不倦。黄山的冬日凉风刺骨,入夜后更甚,胡建军常独自在工作室作画而忘却时间,待画好已入深夜,身感风寒却不自知。
胡建军作品
人生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改变自己的艺术长度。每次朱老来黄山创作时,他总会拿出近期的画作请教朱老,有一次竟拿去了近百副作品,让朱老甚为惊讶,笑其“甚用工”。在参与《五百里黄山氤氲画卷》的创作期间,他每日陪同朱老作画,深受启发,热情高涨,深夜里在朱老休息后仍起身继续创作。若想在绘画上取得成就,不单单是努力与勤奋便足够达成的,更需要有天赋。朱老评价胡建军画的黄山云海是最得他之精髓的。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看过他的《黄山松云》后说:“这是我第二次看焦墨画,第一次是张仃的。很早前我去过一次黄山,看见你的画,仿佛又带着我游览了一次黄山。”但胡建军并不止于此,仍在不断学习积累,漫漫探索属于自己“画其所观、画其所感、画其真心、画其真情”的焦墨中国式画风。
相关推荐
2021年5月8日至9日由北京京昆艺术团出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原创京剧《大钊先生》于李大钊先生的家乡—...
仲春时节,受青岛菏泽商会邀请,青岛牡丹书画艺术研究院部分成员到菏泽市牡丹区百花园开展了一次采风写生活...
人民网太原3月15日电(李梦文)今日,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传来消息,由CCTV—10负责拍摄制作的《跟着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