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为康定脱贫攻坚插上飞翔之翼
近日,据康定市统计部门2018季报统计,该市二季度再实现“开门红”, 2018年第二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996万元,同比增长14.5%,收入位居全州第一。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康定市始终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抓手,建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新工作机制,走出了符合该市情、立足职能的乡村振兴之路。
首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强化规划和统筹,做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篇文章”,围绕全域旅游、特色农牧业,推进“三产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形成“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农牧区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推进“厕所革命”,加快旅游综合服务体建设。
坚持“西大东精”,按照“折东小特精,折西做规模”思路,投入资金2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15个,开发酒、肉、菌、果、蔬、药、奶“七类产品”,完成1.1万亩黑青稞、4000亩羊肚菌、1600亩青脆李、5000亩干果基地种植,同步推进万亩花海、万亩蔬菜建设,打响一杯奶、一瓶酒品牌。累计建成特色产业基地8.87万亩,培育农专社406个、家庭农场48个、种养大户250户。建立产业培育与集体经济发展共享机制,目前14个预脱贫村集体经济已达标,人均达123.5元。
围绕基础设施改善、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新乡村。按照“整体推进、基础先行、改善面貌、提升功能”的思路,加快推进国道建设,完善城乡客运体系;着力实施太阳能光伏提灌、高效节水等工程,完善产水融合体系;深入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州、沙化土地治理等绿化工程,继续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多措并举,让乡村生态发展找得到韵味。
围绕民族文化传承、基层党建,打造“乡风文明”新乡村。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继承优秀民族传统风俗,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抓好基层党建政治引领、先锋引领、创新引领,完善村级活动设施设备,规范村民自治组织,鼓励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改善农牧民精神风貌,让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围绕城乡提升、依法治县,打造“治理有效”新乡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结合城乡提升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总体目标,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全面实施“五大行动”;坚持把“依法治县”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体制,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围绕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打造“生活富裕”新乡村。积极抢抓中央、省、州相关政策机遇,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生,把高质量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紧盯脱贫攻坚项目目标,深入推进“五个一批”、17个专项规划,实施藏区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切实解决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让高质量发展释放的红利进一步惠及农牧民群众。
据了解,该市下步准备按照折东小特精思路,大力发展林果、种养殖产业,种植3000亩仙桃、4000亩羊肚菌、5000亩干果、6000亩中药材、8000亩水果,养殖藏香猪7000头,新增4000张民宿床位。按照折西做规模思路,大力发展青稞、蔬菜种植,中藏药业,观光农业,旅游业,建“3个万亩”产业基地,发展万亩黑青稞、万亩蔬菜、万亩花海加一杯奶、一瓶酒。扶持2个劳务公司,发展劳务经济。结合全域旅游,发展300户特色民居。进一步扩大就业,稳定增加就业1100人。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有1人就业,贫困户户均增收9000元。(田怀江市委宣传部张璟)
相关推荐
面向“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辽河油田立足打造集团公司、辽宁省重要骨干力量,全力建设高质“千万吨油田、百...
3月17日,焦作市青天河景区十万亩桃花次第开放,青山绿水间倒映着绿柳粉桃,春光无限、美不胜收。 本报记者 ...
结合自身特点,抓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去年以来,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