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大马乡灾后重建:大扫帚“扫”出脱贫路
元月6日上午,在尉氏县大马乡胡陈村南头的扫帚厂,在这里务工的脱贫群众,有的扎扫帚,有的从车上卸竹子,忙的不亦乐乎。前几年这里还是贫困村,而随着近年来政府大力扶持扫帚产业发展,胡陈村不但摘掉了贫困村帽子,现在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扫帚特色专业村。
在党委、政府帮助下该村成立了扫帚加工合作社,吸引了大批脱贫群众入社发展。该乡乡村振兴办主任凡辉说:“今年夏秋遭受水灾,冬闲加工扫帚可以弥补水灾给群众造成的欠收损失。合作社为了消除恶性竞争,统一原材料采购、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加工成品销售,解决了散户们为求销量而降低售价的情况,这样一来总体的利润有所增加,百姓能得到更多实惠。”据统计,去年扫帚合作社销售各类扫帚100余万把,年产值近60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60余人。
“扫帚加工的技术含量和劳动强度都比较低,适合老人、妇女干,而且工作时间和地方都非常灵活,工人们既能在厂里干,也能带回家里干,到时再计件结算。正常情况下,每天收入可在80元左右。”合作社的负责人陈海堂告诉笔者,陈海堂干了大半辈子跟扫帚有关的活,据他介绍,扫帚销量根本不用愁,驻村工作队也帮忙进行网上推广销售,发展是越来愈好。在扫帚厂,50多岁的脱贫群众霍凤仙说:”一把扫帚的加工费是两块多,一天能编50把左右,月工资超过三千。”霍凤仙告诉笔者,她每天挣得够平时开销还有结余,再加上各项补贴,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目前,扫帚基地成立三年多了,在厂区内工作的脱贫群众有16人,选择在家进行扫帚加工的群众有40多人。随着线上线下销售,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源源不断地注入胡陈村,这不仅解决了本村脱贫人口的就业问题,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可靠的产业支撑。( 马承恩 董晓宁)
相关推荐
6月15日晚,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委、区政府召了防汛防滑紧急会议后,金河镇镇党委立即行动抓好落实。16...
“感谢吴庭长啊,我们月底就搬,吴庭长说的话在理,我相信吴庭长!”贝某某握着吴庭长的手不住地道谢。 事情...
在2021年全民营养周即将到来之际,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继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百名党员健康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