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简介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繁體阅读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最美县域首页   >   最美县域   >   美丽县乡

    “红绿”融合发展 “滋润”革命老区

    来源:县域经济  作者:洪旭朝 李小龙  发布时间:2019-09-04
    中国县域经济讯    浙江省龙泉市岩樟乡位于龙泉西北部,粟裕、刘英率挺进师曾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各类革命斗争活动,留下大量红色遗存。
    作为革命老区,岩樟不仅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还有优越的“绿色”禀赋,尤其是岩樟溪两岸青山巍巍,绿水迢迢,森林覆盖率达87%。2008年,该水系被确定为龙泉饮用水水源地,为龙泉市区的10万市民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自此以后,岩樟将保护生态作为第一要义,不发展工业,不开设农家乐、民宿,保持最原始的自然风貌和生态景观。
    但是,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发展。面对有限的发展条件,如何实现革命老区的绿色振兴?丽水决定向“五水共治”工作借力,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来抓,科学做好“疏”“治”“管”“护”四篇文章,倒逼绿色转型。
    “疏”:为最大限度减少生产、生活对保护区的影响,丽水市科学编制水源地异地搬迁三年规划,以疏导、缩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常驻人口数量为主路径,将岩樟溪水源地14个行政村全部列入异地搬迁重点扶持范围,现岩樟溪水源保护区常驻人已从4125人降至809人。
    “治”:结合“清三河”、污水处理全覆盖、创建无违建乡等工作,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并通过修复终端、生态化综合治理、人工湿地等多种方式,实现水源保护区内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还原了水源地最优生态环境。
    “管”:整合部门行政力量,建立环保、水利、法制、农业、交通、乡镇等多部门单位联动监管机制;建立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工作考核奖励补助机制,创新“网格护水”工作模式,实行“包片”制度,分好区块、定好责任人开展河道水库保洁管理工作。
    “护”:推出最美村庄、最美河长、最美保洁员、最美养护员“四美创建”评选制度;将“垃圾不入河”等护水政策写入《村规民约》,努力探索“两山”转化通道,进一步作好水源地保护文章。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岩樟乡在全面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引导农业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转型,将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作为杜绝新污染源的“总关卡”“总阀门”,全力打造“绿水青山之上 蓝天白云之下”的生态产业体系。生态农林业便是其生态产业体系发展所向。 
    “随着人口的大量迁出,山田逐渐荒废。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好山田谋发展,成了当时摆在岩樟人眼前的难题。”猕猴桃种植基地负责人邱连有介绍,5年前他就开始探索新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求发展。
    自那时起,邱连有从四川等地引进了红阳、徐香等多个猕猴桃品种,采用人工除草、物理杀虫的方式进行种植,坚决杜绝农业面源污染。由于生态环境好,加之无公害种植,这里出产的猕猴桃口感佳、甜度好,价格硬是比市场同类产品高出一倍以上,收入较原先有大幅度上涨。尝到发展绿色产业甜头后的邱连有,从2017年开始,又带领村民发展黄桃、蟠桃等桃产业,不断在绿水青山中掘金挖银。
      
    生态变好了,郑庄村的村民邱丁长、叶光明等也看到了商机,他们牵头创建了岩樟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将有百年历史的野生老茶,发展为生态野生茶。在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指引下,郑庄村村民求是挺进、苦干实干,不断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将叶子变成票子,活树变成活钱。
    如今的岩樟乡,生态农林业风生水起,不断构筑起水源地“绿”不可摧的坚实屏障;结合本土红色资源,不断谱写“红绿”融合文章,革命老区展现新颜,生动描绘出了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洪旭朝 李小龙)
     
     

    相关推荐

    平川区全力保障春季菜篮子供应见闻

    在平川区中恒购物广场蔬菜区,辣椒青翠欲滴,茄子紫得发亮,韭菜鲜灵灵的,还带着水珠,各种颜色的青菜摆放在一起,赤橙...

    白银市会宁县加快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

    于黄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中觉醒,以加快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为历史使命,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破题蝶变;以做活...

    永昌县南坝乡:展巾帼风采 传良好家风

    三月清风柔,巾帼显风流。3月8日,永昌县南坝乡组织乡机关全体领导、干部,驻乡单位干部职工,各村“两委”...

    站内导航






    Copyright@2018 县域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30932号-3  合作热线:010-88923963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opyright @ 2018 Zgxyjj.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0932号-3 合作热线:010-88923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