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逾13万人已接种新冠疫苗
原标题:沈阳逾13万人已接种新冠疫苗 这份指南请查收
近期,沈阳市已开始针对部分一、二类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这些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共接种新冠疫苗已超13万人,前期的摸底同意接种138000人,已将近完成。其中,两针全部接种完的有2万余人。
新冠疫苗是否安全?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接种需要注意什么?1月27日,沈阳日报与市政务公开办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邀请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董桂华做客沈阳日报社5G直播间,就市民对于新冠疫苗的相关疑问进行权威解答。
1问:有必要接种疫苗吗?
答:目前阶段,我国属于新冠疫情的低流行区,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目前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接种疫苗。
接种本着“自愿原则”,让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够实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一般认为,接种率达到60%至70%才能建立全民保护。
2问:新冠疫苗安全吗?
答:目前国内紧急接种的是灭活疫苗,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目前全国已接种的上千万重点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跟其他灭活疫苗接近。
3问:目前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
答:1.超出疫苗紧急使用授权的年龄段的人群,如年龄<18岁或>59岁;在非紧急使用期间,根据疫苗说明书确定的适用人群接种疫苗。
2.对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既往接种疫苗出现过严重异常反应者。(注:对有海鲜、鸡蛋、青霉素过敏者可以正常接种,因为新冠疫苗成分不含这些物质。)
3.发热、严重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人群、孕期/哺乳期/备孕期妇女,不建议进行新冠疫苗的接种。
4.虽然多个报道发现有再次感染现象,但是一般来说,感染过会产生相应抗体,具有类似疫苗接种的保护作用。建议新冠肺炎康复者或无症状感染者不接种。
4问:接种疫苗需要注意啥?
答:1.接种前好好休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生理状态,最好不要空腹接种。新冠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建议穿方便穿脱的宽松衣服。带上身份证。
2.接种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向医生主动提供自己健康状况,近期服用的药物信息,并如实填写知情同意书。如果接种部位有伤口,尽量避开伤口选择另一侧接种。
3.接种后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止血棉签丢入医疗垃圾桶或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中。
5问:接种疫苗后,有不良反应怎么办?
答:目前,根据前期临床实验的结果和紧急使用新冠疫苗的信息显示,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的常见的反应,与其他灭活疫苗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
1.局部不良反应: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轻微痒感等;
2.全身不良反应:发热、头痛、乏力,有些人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常见的不良反应。
以上反应通常在2—3天之内自行缓解,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症状较重或无法自行评判严重程度,应及时就医并报告接种点工作人员。
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发热,多发生在接种疫苗后1—2天内,一般持续1—2天可自行消退。可耐受的低热可以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高热或伴有其他全身不适,应及时就医。
6问:想接种新冠疫苗,去哪里报名接种?
答: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属地化管理,接种点目前不对个人开展接种。
对于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工作、学习的个人,目前可以携带相关手续,到沈阳市蓝盾预防接种门诊自费接种。
7问:打完疫苗多久能产生抗体?能维持多久?
答:从前期发表的临床研究成果看,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一剂后7天普遍开始产生抗体,在接种第二剂疫苗两周后,会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接种第二剂28天后的抗体阳性率可达到90%以上,并形成持续保护。
新冠病毒发现时间还不长,疫苗免疫持久性仍需持续观察。但基于I期、II期和部分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疫苗保护期至少在半年以上。
8问:新冠疫苗接种证明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答:不能。接种疫苗后可以产生抗体,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由于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不能达到100%,有些人还是可能感染的,核酸检测是新冠感染的检测指标,必要时,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严格遵守各项防控措施要求。
相关推荐
4月23日,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召开“解放思想促发展 比学赶超争一流”活动部署推进会议。院党委...
我国大部分的车祸都是由于酒驾引起,不但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还威胁到他人的生命。今年(2021年)是醉驾入刑...
为加强党员理想信念,重温党的辉煌历史,激励党员干部学习,传承长征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新乡市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