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白岩松:没有这个核心能力,就不叫新闻人!
不管是在传统媒体中干,还是接下来你要到新媒体当中如鱼得水,或者未来在更新的媒体当中如鱼得水,核心力量几乎不太改变。您思考过核心力量和锤炼过自己的核心力量吗?
先讲一个故事,可能大家会更容易理解。
好多年前我碰到邓亚萍,2008年的时候碰见,那时候她退役了。
白岩松:亚萍,现在玩什么呢?还打乒乓球吗?
邓亚萍:不打了。
白岩松:为什么?
邓亚萍:出不了汗。
也是,我一想,退役之后谁跟她打?她说:“噼里啪啦,我不留面子,不可能留面子,也打不到哪去,从来出不了汗,所以现在改打羽毛球了。”
又隔了几个月,我碰到邓亚萍。
白岩松:现在还打羽毛球吗?
邓亚萍:不打了!
白岩松:为什么?
邓亚萍:出不了汗。
白岩松:为什么?
邓亚萍:打了几个月之后,又没有人打得过我了
这件事情很多年后,给我的思考是很大的。
如果说乒乓球对于邓亚萍是传统媒体的话,当她改羽毛球的时候,羽毛球是新媒体。
那为什么由开始的手足无措,能出很多的汗,到几个月之后她又不出汗了?因为邓亚萍在长期做运动员的时候,在做“传统媒体”的运动员的时候,它拥有核心力量:脚步的移动、判断、灵活性、体能等等。
因此她比其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羽毛球的人,更快地适应了羽毛球,并且重新成为业余者当中的羽毛球高手,慢慢是专业化的水准。
那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也正在经历,你是乒乓球时代的邓亚萍吗?如果你是乒乓球时代的邓亚萍,你就可以大比例地、顺畅地接续到成为新媒体,也就是羽毛球时代的邓亚萍。
核心力量,是使邓亚萍由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迅速成为极其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的一个支撑。您在传统媒体核心力量都是虚弱的,却在抱怨新媒体给了你巨大的冲击,其实是没有说服力的。
新媒体所要求我们的核心力量和传统媒体所要求核心力量大致没差多少。
比如说我现在玩长跑,我在踢球。长跑很重要的原因是让我延长我的运动生命,但是很重要的是我不能靠踢球去延长我的踢球运动寿命,而是要练核心力量。所以我在长跑,长跑了体能就变得好了,受伤就会减少。虽然我最近又受伤,但是受伤比以往要减少,靠的是核心力量。
由于我踢球这么多年,我接触长跑和喜欢上它,能力很强,反过来它支撑我继续去踢球,踢得很好。这就是核心力量的重要性。
最近我在升级我的长跑,因为长跑的专家说不要用腿带动,要用臀和腰带动腿。那这又涉及到一个核心力量的训练,你最后发现所有的事情是相通的。
所以我们现在身在传统媒体,面向新媒体,没必要去忧虑和担心,应该重点打造的是自己的核心力量。
你只要核心力量强,你会成为新媒体当中更加如鱼得水的人士。
捅破窗户纸的那句话很残酷却很现实:不要以为是新媒体要夺走你的范围,夺走你的发展,而是你自己的核心力量太弱,你在传统媒体里其实也不太好混,问题在这!
所以我觉得第一个重点,是核心力量的打造。
那么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核心力量是什么?
我觉得简单来说,在现在的时代下需要“四个层面”的东西。
第一个核心力量,就是一件事情发生了,你拥有比非专业人士迅速地提炼新闻核心事实的能力,捕捉核心事实的能力。
我们经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您学什么专业的都可以回头去干新闻,没问题。但是我还有另一句话:我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支持者,但是我主张的是,您到了罗马一定要补一下,新闻人到罗马那条路上两边的规则和理念。我们很多人不补课。
我们学新闻的时候,要用整整一个学期去讲导语,为什么要讲导语写作?导语写作就是对一件事情发生了,你能不能迅速地把这个新闻最核心的东西提炼出来!
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写导语,导语是什么?就是5W+H(5W : Who,What,When,Where,Why;H: How)。你有了这个训练,别人在看热闹,你则迅速地把这个核心事实提炼出来。
但是我发现我们很多干新闻的人,没有这个核心力量。说了半天了,还没说到这件事的核心。描述了很多细节,但是我最想知道的,没有!
您没发现我们现在的很多自媒体,说了半天之后,先不要说他满篇错别字,说了半天之后,不知道这事儿是哪天在哪发生的。时间长了之后,产生了一种更大的错觉,经常把以往的某些新闻事实今天被推送出来,你以为今天的新闻,但是它已经错过了时间点,新闻的时效性、接近性等等准则都没有。
这些规则没有,你怎么会拥有这个核心力量?你怎么能叫新闻人?
以我对自媒体的观察,由于我更愿意去观察人性,出于对人性的了解,(我觉得)自媒体是很难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媒体。但是我不是自媒体的反对者,我认为自媒体和平台的有效合作,是打造未来媒体的重要的一个路径,靠自媒体本身是不可能的。
你没发现相当多的自媒体,没多长时间就变成电商了吗?这是人性决定。
因此,媒体的核心力量,第一个就是要培训,一件事情发生了,突然把你扔到了这样的场景——比如,今天,台风要登陆,把你扔到了海边,你直播什么?
你要知道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头,核心的新闻事实是什么?没来的时候,是什么时候要来?来了的时候,登陆点在哪?风、级别是多高?造成的第一步的视觉感觉是什么?运行速度是多少?造成的第一波危害是什么?
职业的新闻人善于迅速地把这些东西告诉大家。你描述了半天其他的东西,核心的东西却不知道,你在哪等于没说。我看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第一个核心能力。
所以我认为,所有的传媒人第一个核心能力,就是一件事情发生,迅速地把这个东西最具新闻价值的东西提炼出来,这是第一个核心能力。没有这个核心能力,那不叫新闻人,叫看客!
直播的第二个核心力量是要明白:几分钟,能说什么?能说多少?
我们现在做电视直播经常遇到的一个困境是这样,给你3分钟的时间,提完问题之后,他到2分50秒还没说到核心事实,最后剩十秒钟,要说来不及了。
时间就意味着轻重缓急和新闻事实的核心内容的排序。你给我的时间越短,我就越要把核心事实提前说了。你要给我的时间长,我就要有一个布局,你要给我的时间更长,我要跟你协商中间插片子或者加其他东西,我要解决节奏问题。
直播难看和好看的原则,内容为王是第一位的,接下来是节奏合适。我在早期做新闻直播的时候,我经常指挥导播,为什么?我要计算节奏?我认为这段时间访谈太长了,我就要让他准备一个片子插一下,然后再去开启下一个话题,你要有这种节奏的变化,观众他不会疲劳。
我们很多的直播为什么很难看?因为它的背后对时间的把控有问题,没有经过训练。是不是时间越多越好?NO,越多,就意味着你要开始思考节奏这些问题,还要思考短片的配置问题,是不是要有访谈对象的问题,另外还要考虑跟家里有几个回合连线的问题……
没有时间训练是做不好一个成熟的新闻直播的,不是越短越好,也不是越长越好,记者每个人心里都要有谱。
直播的第三个核心能力是对细节和感性的重视。
我在早期做新闻直播的时候,我经常指挥导播,为什么?我要计算节奏?我认为这段时间访谈太长了,我就要让他准备一个片子插一下,然后再去开启下一个话题,你要有这种节奏的变化,观众他不会疲劳。
我们现在很多新闻频道不好看,就在于一切可控可预知。我们的新闻频道居然没有大量的现场!我喜欢的模式是:各位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湖北的仙桃;各位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新疆的红山口;各位观众朋友,我现在是西藏的那曲;各位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刚刚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到处是现场。
我们要有善于出现在和最快速出现在现场的能力,另外收视率有的时候不是由精细可控造成的,而是由毛边感的不可控造成的。
当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跟上这个时代,我们能干得比互联网更好的地方,却没有那么干。
新闻人的意识是这样的:今天不出去,明天就没意义。新闻不就是这样吗?在中国干新闻有一点是全世界谁都比不了的:中国极其不缺选题,到处是现场,是鲜活的生活和现场。涉及交通,涉及环保,涉及文明,涉及变化,太多了!但是我们做得很少。
如果没有对现场的迷恋,现场报道有何意义?
香港回归的现场直播,我需要找一个标志性的地方,我就在边境地区四处溜达溜达,唉,我突然发现走到了河中间,有一条铁上,我回来就问那武警那是什么?他说管理线。我说管理线干嘛的呢?他说那个铁片的那边是香港,这边是咱们内地。
当时我说,明天我直播地点就在这!你看我用脚比画,我说这边是香港,然后这边是咱内地,明天越过管理线的第一辆车的第一个车轮,越过它是历史性的时刻。指挥中心马上决定,明天在这直播。
结果你看第一辆三菱越野车,晚上9点整过管理线的那一瞬间成了历史性的时刻,收视率仅次于国旗升起的那一刻,在整个香港回归的进程当中,那个阶段的收视率居然排在第二位。
那就是因为它符合电视。你用嘴说多少遍都很难(表达清楚)。但是前面你就铺垫了,我之前就介绍了这有一条管理线,一会儿车走过这,就是迈向历史时刻的标志。到现在为止,去年回归20年,那个镜头还是无数次重放。
细节才是直播当中的重要因素,你必须用感性的方式表达。后来发现很多年只要放这个镜头,全是慢镜头。中国人的诗意在,其实它很新闻,新闻是不应该放慢镜头的。
我们拿着家里背的词,怎么会有现场感?所以到哪你都要做海量的准备,但是到了现场之后,你要发现新的东西刺激,然后装到你原来的框里。
我觉得,新闻不仅没有没落,反而觉得如果要在思想解放和意识形态更加开明的情况下,还有很大的空间,包括我们自身的机制再造和努力,我觉得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一点上我是乐观者,更重要的是将来的新媒体也大量要依赖我们现在的东西。
为什么很热的网络直播热度减退了?因为直播只是个手段,最后人们归根到底的还是要关注直播什么。刚才一个小记者问我怎么看待AI节目主持人,我说孩子你真说对了,AI将来不管这个主持人做得多好,他都做不了美食节目,因为他只吃电不吃其他的。
新闻不死,新闻人就不死,它跟互联网或电视没有那么大的直接的生死存亡的关系,真正与我们的生死存亡有关的是你的核心能力。只要核心能力在,只会越来越好。所以我觉得不是在这儿强弩着给大家打气,而是换个角度去思考,可能事实就是如此。
我从来不求最好状态,但是我一直在避免最差状态。什么意思?我觉得当我释然的时候,是从我接受一个理念开始,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国藩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是,曾国藩认为人生中的最佳状态不是圆满,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所以我一下子就释然了,我不再以追求一百分作为自己的最高努力方向,而是避免自己在80分以下。我觉得作为一个传媒的平台,管理一家电视台,或者一个栏目,或者一个主持人个体,也要由追求最好,变成绝不变差。
避免差才是一个品牌的标志。我从93年做新闻到现在,25年过去,我不敢说我做出了多少个最高分,我很少有最低分,这是我转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你会发现人在生活当中一个人生活得很累,和一个人生活的不累,其实区别就在这5~10%。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当你要满足最核心的需求的时候,一般你就是90分的概念,你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没那么大;但是你要弥补最后那10%的东西可就累了。
所以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品牌,就要把自己的最低分逐渐抬高,最高分不由我们自己来全部决定。
第四个核心能力是提问能力。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采访能力很弱,我们经常看到连线的时候“接下来把时间交给你”。说明他没啥可说,他不知道该问什么。这是第一个,不知道该问什么;第二个是不会问问题,啰啰嗦嗦说很长,不知道在哪落点,没落点就说明不会提问。世界银行年会上有一次有个外国记者向朱镕基总理提问,底下啰里啰嗦说了半天,最后问完问题了,没想到总理的回应是这样:非常感谢你的演讲,下一位。
我们的很多新闻系没有采访课,而且中国的名校,我不点名,名校的新闻学院竟然没有采访课,我不能接受。这就相当于军队从来不练射击,采访就是传媒人的射击。玩枪,瞄准目标,九环十环,这是采访。
你见过军队里不射击训练的吗?不会。可是我们新闻学院当中居然有。为什么我对采访格外关注?因为,只有会采访的人才能够拨开迷雾去探求真相,才能读懂受众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一点极其重要。会提问的记者是了解公众和社会在关切什么的人,你的收视率才有可能提高。不会提问,可就意味着不回应公众关切,这才是大问题。
我觉得这是四个最根本的核心力量。我们谈什么都要建立在这四个核心力量的基础上,您这四个核心力量强,在新媒体里,你照样活,而且更好,挣得可能更多。别抱怨别的,如果你核心力量不强,那您就别抱怨新媒体抢走了你的饭碗,您还能在传统媒体里继续待着,就已经不错了。
相关推荐
4月23日,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召开“解放思想促发展 比学赶超争一流”活动部署推进会议。院党委...
我国大部分的车祸都是由于酒驾引起,不但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还威胁到他人的生命。今年(2021年)是醉驾入刑...
为加强党员理想信念,重温党的辉煌历史,激励党员干部学习,传承长征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新乡市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