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四大行动”起步为“八五”普法开局
今年以来,淮安市淮安区司法局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导向,聚焦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实施明责、筑基、拓展、赋能“四大行动”,为“八五”普法起好步、开好局。
一是明责行动,建强机制谋新篇。细化“谁执法谁普法”标准,推动普法责任制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普法责任清单、重要工作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三单一书”制度,落实好“以案释法”制度,选取典型案件,通过公开庭审、巡回法庭、庭审直播等形式,变案件依法处理过程为生动直观普法过程。强化“严格执法就是最好的普法”理念,加强行政执法过程中对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及相关人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
二是筑基行动,重点重抓启新程。围绕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工等重点对象,推广全生命周期法治宣传,推动“学宪于心•守宪于行”、民法典解读、一“典”就通直播等实境课堂学习。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计划,开设法治专题讲座,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队伍,推出“‘典’亮青春–‘宪’在行动”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课程。面向农民工群体,强化合同、工资、保险、赔偿等涉法事务的法治引导服务。
三是拓展行动,多元普法起好步。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热点,以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为重点,组织开展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各类普法实践活动,増强群众学法用法能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在社会群众中培育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良好习惯,弘扬法治精神。深化“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行动,开展绿色法治宣传、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监督、环境保护重大法律风险建议提示等活动,助力污染防治。
四是赋能行动,文化融入开好局。一体化推进淮安府署、周恩来纪念馆、法治宣传教育中心、萧湖民法典公囨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融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法治文化、景点文化于一体的法治文化集群。扩大周恩来法治文化品牌效应,依托周恩来纪念馆、故居等红色资源,组织专家学者解读周恩来法治思想、讲述周恩来法治故事、传承周恩来法治思想。充分利用博里农民画、车桥剪纸等地方文化品牌,扩大法治文化覆盖面和影响力。 ( 丁玲 许滨淮 )
相关推荐
4月23日,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召开“解放思想促发展 比学赶超争一流”活动部署推进会议。院党委...
我国大部分的车祸都是由于酒驾引起,不但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还威胁到他人的生命。今年(2021年)是醉驾入刑...
为加强党员理想信念,重温党的辉煌历史,激励党员干部学习,传承长征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新乡市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