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渭滨区荣获“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称号
4月18日,从陕西省营商环境现场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宝鸡市渭滨区被授予“陕西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称号,成为全省首批、宝鸡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简政放权
渭滨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聚焦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创建,统筹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创新构建营商环境“五零”工作体系,持续转变政府职能,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
聚焦全流程再造,围绕“审批最少”,突出在集成化、规范化、便利化上下功夫、求突破。扎实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先后分三批将153项行政许可、226项公共服务事项划转至区行政审批局集中办理,编制公布《渭滨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将全区165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扎实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率先出台《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办法(试行)》,创新推出“多证合一”“一址多照”等举措,实现企业开设一链通办,办理时间压至1个工作日,营业执照秒批秒办,“企业开办126模式”入选全国政务服务软实力金典案例,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1万户,免费刻章2.8万枚,节省企业开办成本406万元,市场主体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扎实推进便民事项全下沉,率先打造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大厅,在所有镇街、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站),126项高频事项委托下放至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特殊事项上门办”。
聚焦周期服务办事效率极高
围绕“服务最好”,突出在定标准、抓改革、强监督上下功夫、求突破。持续擦亮“‘渭’您服务”国字号品牌,编制实施基础设施、人员管理、服务事项等7个方面403项政务服务标准,创新推行落实政策舒心、规范服务顺心、帮陪代办省心、金牌店小二贴心、特色服务暖心五心服务,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区创建通过公示。推行“一次办零跑腿”改革,推出商贸服务、教育培训、农民工运输、公共服务4个领域117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率先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线上办,先后推动200余项政务服务实现7省28个县区“跨域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9.34%,200个高频事项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群众和企业办事效率提升70%。
近日,王女士来到渭滨区行政审批大厅,在窗口人员的帮助指导下通过陕西政务服务网提交了企业开办申请,不一会儿,她顺利领取了营业执照和公章;同时,她办理了税务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及银行开户手续。王女士感慨地说:“以前办公司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政务大厅‘一件事一次办’窗口不仅办好了营业执照,还将公章、发票等事项一次办好,确实方便多了。”
渭滨区政务服务中心还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创新设置全省首家“找茬窗口”,聘请20名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持续推进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网上服务一事一评、社会各界综合点评、政府部门监督查评四维评价,实现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窗口人员全覆盖,累计收到评价21.9万件,差评整改率达100%。
跟踪服务及时 法治保障有力
聚焦全闭环保障,构建项目建设“零障碍”体系。围绕“机制最活”,突出在项目手续办理、健全协同审批机制,全面推行重点项目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勘,探索“信息网上申报、材料一窗受理、过程并行协同、结果关联共享”的项目审批渭滨模式。
近年来,全区在线审批监管项目1200余个,总投资900多亿元,办结率100%。健全跟进服务机制,实行一个建设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服务团队、一套工作方案的“四个一”工作模式,建立9个帮陪代办小组,设立41个“税务管家”。健全法治护航机制,扎实开展“百名律师送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为150户重点企业配备法律顾问,从合同履行、生产经营等方面开展“法律体检”、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推行“营商警务”,创新设立重点项目建设工地流动警务站,推出便民利企21条措施,处理各类涉企纠纷50余起。
聚焦要素协调联企帮扶尽力
围绕“效率最高”,突出在惠企政策落地、助企纾困解难、促进人岗对接上下功夫、求突破。开展“政策找企业”行动,梳理汇总12类172项惠企利民政策礼包,深化“双包一解”活动,36名区级领导、百名服务专员深入545户包联企业精准推送政策,积极帮办陪办,畅通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渠道,为企业争取各类奖励扶持资金1.1亿元,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5.28亿元。
开展政企“面对面”行动,坚持每月举办政银企早餐会、企业家沙龙等活动,为12户民营企业开展“义诊”,推动资金、技术和市场需求信息面对面,协调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问题120多件,为400余户小微企业放款4.36亿元,催生了新福泉石油产业零部件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开展援企稳岗促就业行动,举办“春暖农民工”、直播带岗、数字经济专场招聘会等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2022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856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9万人,“姜炎特护”成为全市首批优秀劳务重点培育项目,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经验全国交流。
聚焦全方位监管,构建生产经营“零干扰”体系。
围绕“监管最优”,突出在执法监管严尺度、提精度、有温度上下功夫、求突破。组织289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执法能力培训和业务水平考试,制定《渭滨区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汇编》,对25个部门4000余项行政处罚事项逐项确定裁量基准。联合监管免打扰,依托全市监管一网通管云平台,推动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动态调整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归并相似抽查计划,合并相同监管对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样事。强力保障商事合同执行,83件“骨头案”顺利执结,执行到位款物2618万元;健全完善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流程,出具全市首份被执行企业信用修复证明,实现企业“造血重生”与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双赢。 ( 秦思平 )
相关推荐
4月23日,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召开“解放思想促发展 比学赶超争一流”活动部署推进会议。院党委...
我国大部分的车祸都是由于酒驾引起,不但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还威胁到他人的生命。今年(2021年)是醉驾入刑...
为加强党员理想信念,重温党的辉煌历史,激励党员干部学习,传承长征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新乡市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