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聚焦蓝天保卫战
2021年,江苏淮安市坚定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聚焦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气、科学治气、依法治气,强化高位推进,突出源头治理,坚持减污降碳协同、臭氧和PM2.5防治协同、区域联防联控协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全年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4.3%,优良天数比率81.6%,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紧盯目标,高位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多次批示,多次现场推进,并对重难点问题给予指导性意见。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积极响应,各点位长能够认真履职,扎实推进工作。全市共召开大气专题会议70余次,现场督促推进90余次。针对钵池山站点监管难的问题,清江浦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副点位长签订“站点空气质量改善联合行动八条意见”,全面构建“同一标准、统一执法”治理机制。
夯实基础,源头治理
印发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夏春季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攻坚方案、秋冬季综合治理攻坚方案等多份指导性文件,明确目标、时限、责任,注重源头治理全过程管控。完成7500余辆新能源车推广,2500余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对1家钢铁企业、1家石化企业、5家玻璃企业、88个工业炉窑及3家垃圾焚烧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整治);推进10家企业创建省级绿色工厂;完成35家企业VOCs源头替代、培育11家源头替代示范引领企业。
紧盯痛点,协同推进
针对扬尘污染突出的痛点,生态环境、住建、交通、城管等部门建立联合会商机制。加速推进“智慧平台”运用,全市所有施工工地均纳入平台,并与相关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监管同在”。完成港口码头粉尘在线监控平台建设,通过“线上监测”+“线下检查”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提升港口码头扬尘防控水平。积极开展“清洁城市行动”,秋冬季期间,扬尘源所占污染源比重由第二位降至第五位。
问题导向,科技支撑
组织第三方在重点区域布设3台高能扫描雷达、40台微型空气自动监测站、2台便携式颗粒物激光雷达的基础上,增配PID、臭气监测仪、红外检漏仪以及油烟枪、无人机等设备,适时开展颗粒物、VOCs、六参数、尘负荷走航,累次走航超200次,里程超1.5万余公里,交办污染问题900余例。同时运用颗粒物激光雷达对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不间断扫描,累计扫描超4万张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围绕中心,主动服务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牢固服务意识,全面推进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培育19家A级企业,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企业培育,并组织专家帮扶团队,协助企业制定全流程全过程绿色清洁改造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强跟踪指导,帮扶企业达到豁免条件,共培育豁免企业96家、豁免工地70家。
相关推荐
许多人不会想到,地处陇中,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的会宁会和绿色生态,花香满城、宜居高颜值等词汇搭上关系。置身...
4月25日下午,由盱眙县法院和泗洪县检察院联合建立的江苏首个野生鸟类生态修复基地,在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
4月16日上午,阴雨绵绵,冷风袭面,湖南邵阳市双清区滨江街道“深度贫困户”帮扶小组成员走在泥泞曲折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