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简介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繁體阅读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
    县域人物首页   >   县域人物   >   人物访谈

    扎根乡村做群众的领路人

    来源:县域经济  作者:伯华 朱丹  发布时间:2019-04-03

    ——记马岭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樵地祥

    “樵书记都开了腔,政策我也弄明白了,我服气。”3月20日中午,白公街道马岭村村委会喧闹的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一场村干部无法平息的土地纠纷,因樵地祥的调解而平息。

    “我们相信樵书记,他是没有私心的人,都是为了我们好。”因土地纠纷前来村委会讨要说法的黄学万夫妇心服口服地回了家。

    樵地祥今年53岁,现任忠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教导员,忠县公安局扶贫集团驻白公街道马岭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自2015年7月入驻马岭村以来,樵地祥真诚为民,成为当地群众生活上的贴心人,脱贫路上的带头人。

    真情帮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2015年7月,樵地祥刚来到马岭村时,村里有建卡贫困户51个157人,2016年新增5个建卡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近200万元。如何让这个庞大的群体迅速脱贫?这道难题摆在樵地祥和队友们面前。

    “扶贫工作不是把资金像撒胡椒面一样分下去,更不是发救济款。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发展产业、搞好生产的积极性,才是最重要的。”樵地祥和队友们很快扎根马岭村,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工作在村里,天天“泡”在贫困户家里,了解村情民意。

    通过半个月走访,扶贫驻村工作队找出了各个贫困户的“穷根”,制定出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鼓励政策:统一使用扶贫集团的捐款,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并给予相应补贴,原则上每个贫困户家庭不超过1000元。

    马岭村六组贫困户万友兰的丈夫邓勇外出务工时摔伤双腿,造成高位瘫痪,丧失劳动力,高额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樵地祥把万友兰家列为脱贫重点对象,经常上门鼓励他们要身残志坚、积极脱贫,并为他们制定科学的脱贫计划,帮助这个家庭发展生猪、蛋鸡和蔬菜产业。如今,万友兰家饲养蛋鸡250只,年收入3万多元。万友兰还参加了公益性岗位工作,年收入6000元。加上生猪、蔬菜等收入,万友兰家2018年迎来了好日子。

    在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在鼓励政策的激励下,村里的贫困户纷纷发展产业:有耕种经验的贫困户发展水稻和蔬菜产业,有养殖技术的贫困户发展生猪、鸡鸭等养殖产业,沉寂很久的山野田间又重新充满生机。

    “补贴不是随便发放的,我们要进户核对情况,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不发放。只有政策逗硬,才能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彻底消除‘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樵地祥说。

    发展集体经济,群众脱贫有依靠

    脱贫群众再返贫怎么办?如何建立群众脱贫的长效机制?

    在樵地祥看来,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才是群众脱贫的长久依靠。但是,2016年前的马岭村没有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马岭村平均海拔750米,山高坡陡,土壤条件较差。2016年,樵地祥看中村里的200亩山地,开始发展适合当地生长的高山晚熟青脆李。

    在其他地区容易栽植的李树,到了马岭村却遇到大麻烦。李树根系不发达,生长缓慢,无法达到预期收益。面对困难,多年工作于公安系统的樵地祥身上的那股迎难而上、敢拼敢干的倔强劲儿爆发了。

    “不懂技术就学,只要把李子产业发展起来,吃什么苦都值得!”樵地祥一边组织群众上网学习、实地考察,一边请相关技术专家传授经验。慢慢地,大家掌握了技术,成功种植李树。

    “樵书记不像个警察,倒像个农业专家。”马岭村村委会主任吴明春说,樵地祥驻村后不但主动学习畜禽养殖方面的知识,还熟练掌握了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他的学习劲头深深感染了村里的干部群众,大家争相向他学习。

    200亩李子园的成功建设就像一棵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2018年,在樵地祥的牵线搭桥下,一家农业企业入驻马岭村,流转土地1600余亩,建起高山晚熟青脆李基地。

    经过樵地祥和扶贫驻村工作队不懈努力,2017年,马岭村全村建卡贫困户实现脱贫,马岭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目前,各组都通了水泥硬化路,家家吃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消除了C、D级危房隐患,医保应保尽保,无适龄学生辍学。

    相关推荐

    【喜报】洪泽法院李海燕同志荣获区“五一劳动奖章”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4月27日下午,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政府召开“五一”劳模先进代表座谈会, ...

    悬壶济世 医德为先——记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棋

      四月的景泰大地,春风送暖,花开娇艳。  记者踏进景泰县玄道理疗馆,一位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王女士将一面...

    扎根扶贫一线 争当扶贫先锋——河南省郸城县法警朱景明驻村扶贫纪实

      从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到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驻村干部便成为千千万万个突...

    站内导航






    Copyright@2018 县域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30932号-3  合作热线:010-88923963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opyright @ 2018 Zgxyjj.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0932号-3 合作热线:010-88923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