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陵园追忆圣殿——河南豫东民俗文化园系列报道之三
中国县域经济 讯 “列宿丽天三台立正.群流归海四读可分”。这是豫东民俗文化园门口悬挂的对联,透出文雅之气。顺着亭台楼阁、蜿蜒小径向北走,就到了“应天风水地,归德静安园”静安墓园。这里是许多市民的百年归老之地,如果将自己的永恒之所安置在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相信他们得到了心灵的宁静,灵魂也将升入天堂。
静安墓园是虞城区响应国家号召,报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的招商引资建设的殡葬改革重点项目。静安墓园占地150亩,耗资人民币五千余万元。该园坐落于商丘市古王集乡刘小庙村南,310国道和济广高速交汇处北侧,毗邻商丘新区,从商丘市区丶虞城区只需2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园区,交通环境十分便利。该园建造了商丘市唯一的1000米神道,为父老乡亲祭祀提供绝佳条件。墓园所在之地人杰地灵,向北2公里,沉眠着中华文祖仓颉,其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静安墓园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根据中华文化精髓,按最佳风水格局围合组成各个墓区。墓区内做到情、景、文的天然合一。环境、建筑、地形的和谐统一,能够在方寸之地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意境。墓园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推行文明丧葬为己任,集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园林艺术、民俗风情为一体,融安奉灵骨、祭祀追思、观光旅游等多功能大型人文纪念园。可提供传统葬、树葬、环保艺术葬、亭葬等多种形式的安葬方式,产品分高、中、低各个档次,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园间绿篱相隔,造型别致,极具个性化、艺术化的墓碑,掩映在鲜花绿树丛中,供亲人千秋凭吊,享身后无限尊荣。达到了「留下生命的轨迹、珍藏永恒的回忆」和「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的完美境界,是家人理想的选择,逝者满意归宿之风水宝地。
2003年,为响应国家“投资公益福利项目”的倡议,郭富海开始建设位于商丘市310转盘向东5公里路北,与仓颉墓比邻的静安墓园。
郭富海不把经营墓园当作一门生意,而是当作一种追求,一种实现自己理想价值的平台。在国外,很多墓园就是公园。他说:“每座墓园都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公园,风景怡人、文化气息斐然。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理性地看待生死,活着的人才能在公墓里心情淡然地去阅读每座墓碑的故事和墓主的风范。”郭富海立志把静安墓园建设成一个风景怡人的旅游区、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寻根地。
把墓园建成公园的过程是孤独的。他勤俭节约,靠着一家人的拼搏和努力,在墓园里种植了金桂、广玉兰、皂角树,并规划建设了山楂园、樱花园、海棠园、木瓜园、枇杷园,还挖了湖,养了鱼,并搭建了一个紫藤长廊。现在,14年之后的今天,郭富海把墓园建成公园的梦想终于初步得以实现。 (郭志国 葛卫利)
相关推荐
6月16日,周敦颐后禹的百年清官一一江头村,男女老少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姑娘节”,独具特色的民俗...
5月3日,平乐县城昭州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香龙舞、长鼓舞、花棍舞、竹竿舞等系列非遗民俗活动引来近千名游客...
1月28日,在腊月二十三“小年”到来之际,河北易县首届民俗风情年在清西陵景区精彩开启。大红的灯笼,手写的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