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东民俗文化园:谱写文明新商丘 豫东民俗文化园系列报道之二
中国县域经济 讯 自2003年迷上收藏以来,郭富海的足迹遍布商丘及周边地区,废旧公司成了他经常去逛的地方。民俗文化园内的每一件物品,都有他背后付出的辛苦。
说起得来最为不易的一件东西,他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那辆太平车了。此车是用三把粗的本地家槐做成,四个车轮也是实木的,做工精巧.用料实在,看上去十分厚重。郭富海说.三把粗的家槐是做太平车最好的原料,木质坚硬。即使使用多年,稍加维护,仍然如同新的一般。这辆太平车是从虎城县-一个偏远村庄的老农家中收购来的,老农惜物,对此车又有很深的感情,他不但坚决不卖。还专门修了一-间房子把车辆保护了下来。所以即便早已闲置不用,但保存情况仍然很好。为了这辆车,郭富海多次托人说和,又亲自跑了十來趟。后来老农的家人考虑到放在家中意义不大,而且特别占地方,也劝说老农卖掉。终于,他花了1000多块钱,终于将这辆车带回了文化园,并安置在大门下最產目的地方。他说,买回来后,他又花了三四千元请木工、油漆工把这辆车修复了,现在还可以正常使用。
在民俗文化园的院子中,两架大型水车非常显眼,它们一个是像推磨一一般推的,上面标注着生产年份为1936年;一个是转动把手将水绞上来,虽然造型有区别,但它们运转起来的效果却差不多,出水量非常大,能很轻松地将一片菜地浇透。郭富海说。这是以前的大型农业滥溉工具代表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如果没有人把它们保护起来,就可能会破淹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
“文化”,这是郭富海频频提到的一个词语,无论是古风盎然的楹联。还是由西冷印社社员创造的三十六计印章。都代表着他对这个词的热爱。民俗文化园的布置也秉承自然之风,行走在其中。如同徜徉在公园内。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但仍然绿树婆娑,让人心情愉悦。郭富海说:现在豫东民俗文化园已经初具雏形。他下一步的计划是把收集来的东西分广门别类。给商丘市民创造一个有文化,有底蕴的后花园,在这里,市民不但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还可以认识各种豫东特色的老物件,回味久远的历史,传承灿烂的文化。这么多年,即便是举债,郭富海也没有放弃对老物件的搜集、寻找,他说:“家人都说我疯了,是的,我就是-一个疯子,一个热衷于传承豫东民俗文化的痴子,但我认为我疯得有价值,有意义!” (郭志国 葛卫利)
相关推荐
6月16日,周敦颐后禹的百年清官一一江头村,男女老少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姑娘节”,独具特色的民俗...
5月3日,平乐县城昭州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香龙舞、长鼓舞、花棍舞、竹竿舞等系列非遗民俗活动引来近千名游客...
1月28日,在腊月二十三“小年”到来之际,河北易县首届民俗风情年在清西陵景区精彩开启。大红的灯笼,手写的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