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榆中县特色百合产业引发蝶变
兰州市榆中县北部山区,一方充满生机的热土,先辈们辛勤耕耘书写了振兴农耕文化的篇章:当代人继往开来,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勤劳朴实的北山人民,一路风尘,一路凯歌,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北山大地徐徐展开,催人奋进。
金秋粮满仓,北山处处好“丰”景。广袤田畴,硕果累累,大地以动人的画卷来回馈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此刻,榆中北山正奏响丰收的欢歌。
走进榆中县上花岔乡,满眼尽是丰收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采挖、装车百合的繁忙景象,雪白的百合为秋日的田野增添了一抹亮色。
曾几何时,榆中县上花岔乡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饱尝了“苦甲天下”的苦楚。近年来,上花岔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帮扶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培养特色支柱产业为突破口,大面积种植百合,特色百合产业引发蝶变。
在上花岔乡百禄村,村民张正元高举的锄头落下,一个个白花花、圆润饱满的百合破土而出,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村原来种植传统农业,小麦、马铃薯等。十种九无收,一年辛辛苦苦干下来,落下个糊口饭。为了生计,我常年外出打工。近几年来,家乡大力发展百合,许多村民靠百合发家致富了,我看到了百合产业的发展前景,我又回到了家乡。今年我种植百合三十多亩,收入达20多万元,家里四口人,一个孩子上研究生,现在不愁学费。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张正元是上花岔乡发展百合产业过上好日子的一个缩影。
上花岔乡乡长赵玉鹏介绍,全乡种植百合面积已达2.2万亩,特色百合产业已成为上花岔乡农民致富的拳头产业。
在榆中县园子乡,退役军人魏孔进正在他创办的蒲进盛源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车间里忙碌地收购百合。他告诉记者,2018年,他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一家集百合标准化种植、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建成标准化百合保鲜库6间,库容总计3600吨,建成真空包装生产线一条。百合生产基地400亩,年采收百合稳定超过60吨,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利润总额超过70万元。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按照全乡百合产业发展规划,引进百合干、百合罐头现代化生产线,全面丰富百合产品类型,积极探素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为父老乡亲架起致富桥梁。
园子乡柏木村支书魏万兴邹着眉头说:“百合产业改变了家乡的贫穷面貌,过去我们村贫穷落后,小伙子找对象很难,现在通过百合产业,80%的家庭在城里买了楼房,家家都有小轿车,一日三餐顿顿有肉,偶尔还吃个百合宴,现在生活好了,日子有盼头了。
园子岔乡乡长许立源介绍,该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百合产业,探索出“1+1+N”百合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截止目前,该乡种植百合5.3万亩,年产值达1.5亿元。下一步,园子乡树立“品牌产业”意识。对全乡百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购销,逐渐探索“产地-消费者”的直销模式,削减中间成本,规避系统风险,全面提高群众收入,集中在“抓特色、建基地、强产业、创品牌”上下狠功夫出实招;树立“品质产业”理念。严格抓好百合质量管控,引导群众走“绿色生产”路线,在百合种植过程中多施农家肥、少施化肥、不施高残留农药、少施低残留农药,积极对接县农业部门,做好百合用药知识培训、种植技术培训、质量定期取检等相关工作,通过百合联盟与其会员签订各类承诺书,建立健全“品质管理”各项工作机制,多管齐下确保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树立“富民产业”思想。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培育生产大户,不断提升百合科学管理水平。打造“百合之乡”品牌。
崛起一个产业,惠泽一方百姓。走进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的神果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着力打造从种植到生产,再到销售的百合全产业链企业。该公司已建成一万多平方的净化车间,是全国首家为兰州百合量身定做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该企业已通过研发生产精加工百合+产品,研发的百合产品银耳百合羹、百合膏已推向了市场,良好的观感和口感体验让广大消费者赞不绝口。
有产业,就有希望。有收入,就能小康。经过多年发展,榆中县北山百合产业鼓起了群众钱袋子,百合致富增收的红利吸引了大量外出青年返乡务农,为乡村振兴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榆中县北山人民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大力种植百合特色产业伴随着乡村振兴的铿锵脚步——踏歌前行。( 金树栋 )
相关推荐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委、县政府把奶山羊产业作为富民强县兴村的首位工程,用全球视野定位奶山羊产业发展...
兰州市榆中县北部山区,一方充满生机的热土,先辈们辛勤耕耘书写了振兴农耕文化的篇章:当代人继往开来,描绘着乡村...
雪菊加工厂的工人正在装罐。人民网 王慧摄“一朵朵雪菊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灿灿的。”呼和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