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电商新闻

生鲜传奇王卫:传统零售总被“蛮夷”征服

我前两天还看到一个故事,特别有意思,三个人坐电梯去20楼,一个站立不动、一个在电梯里跑步、一个在电梯里做俯卧撑。到20层后,别人问他们怎么上来的,一个说我站着上来的,一个说我跑着上来的,一个说我坐俯卧撑上来的。其实你看,跑步和俯卧撑都是多此一举,你之所以能上来,不是因为你付出了努力,而是因为你赶上了这个电梯。现在很多所谓的新零售,无非是在电梯里跑步、俯卧撑,如果你搭不上这个电梯,那你的路子本质就是错的。

这些都引发了我深度思考。我意识到,真正的超级企业都诞生在行业的红利之中,而不是管理体系之下,不是说管理不重要、商品不重要,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趋势。

再来看国内在零售方面的趋势,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便利店业态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为什么便利店在美国却不行,美国最好的业态是沃尔玛这种大卖场。这跟他们的聚居形式有关,地广人稀。我一直觉得便利店是个非常落后的业态,东西又贵又少,展示效果又非常差。但为什么在日本特别好,有人说是因为人均GDP高,但是菲律宾印尼的便利店也特别好,其实这跟人均GDP没关系,跟他们的聚居形态有关系,居住非常密集。

再看中国的零售,往前推20年,我们中国有名的零售企业都是百货商场,楼上做家电、服饰,楼下做超市,是因为我们当年的居住形式叫家属大院,所以那时候我们一说买东西就去市中心。

但是近20年中国发生了全球没有的现象,就是房地产带动起来的小区聚集形式,把一个地方整个扒掉然后盖十几栋二十几栋一模一样的楼,然后把同样的年龄阶层、同样收入水平,几乎同样的家庭结构的人突然地聚集在这里。

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我们的零售肯定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今天我们发现市中心的百货不行了,大卖场不行了,因为我们的商圈正在被小区一块块切割。

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中国的一个小区一般有3000户就是1万人,一万人在欧美是一个大型的小镇。在欧美,一个小镇就会有一家大卖场很多的商业配套。所以你们可以试想中国未来的小区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红利?

之前有人说百果园、来伊份,包括我们生鲜传奇,只是一种过渡业态,等经济不景气的阶段过去,大卖场会重新兴起。这是错误的。最终什么样的业态成为主力,跟人们的聚集形式有关系,跟经济形式没有关系。中国会诞生全球仅有的商业形态,专业店连锁的围绕小区的小业态群,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现在消费者巨大的变化是要求便利、新鲜,所以离消费者更近,不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模式。我们原来选址,喜欢选十字路口,现在我们不需要这种地方,需要的是离小区门口最近的地方。另外,现在很多零售商都说规模很重要,规模固然重要,但密度更重要,在没有密度的情况下,盲目跑规模,只会得不偿失。所以我们经常讲未来的零售,尤其未来的小区零售,就是把你的距离和密度让对手无可奈何。

我认为前面一个十年是小区业态的生长期,接下来的十年会是它的井喷期。之后包括电商、大卖场、综合百货在内的形态会被一步步瓦解。这种专业业态的店更有效率,而且更专业。

我们生鲜传奇是卖菜的,我们是按照场景定位消费者的一日三餐,我们可能是第一个提出场景定位的企业。我们原来定位在高端、低端,但这个太过宽泛,并且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的特点是,只做一日三餐,中间用蔬菜、水果、肉蛋奶作导流,用杂粮、冻品、坚果做辅助,另外再加35+6节货架,做1400个常规品,油盐酱醋茶,跟一日三餐有关的商品。

自定义html
()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